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试用你学过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减税对宏观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

2023-12-02 10:27热度:8639

下一步有必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推动税制改革的深入,扩大消费税和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通过结构性减税加大对个人消费的刺激力度,完善现行出口退税制度。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结构性减税已成为近年财税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次结构性减税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重在调结构、促投资和保出口;二是主要针对企业而不是个人减税;三是对全年税收收入总量有一定影响,加大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难度。
下一步有必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推动税制改革的深入,扩大消费税和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通过结构性减税加大对个人消费的刺激力度,完善现行出口退税制度。
  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内容
  2009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增值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到17%。
  成品油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路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和水运客货运附加费,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二是汽油、柴油和其他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相应提高。
  个人所得税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从2008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每月1600元提高到每月2000元;从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取得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等。
  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2008年6月底以前,政府不断调低出口退税率,从2008年8月份至今,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取消102项产品的出口关税,降低23项产品的出口关税,降低31项产品的特别出口关税,与此同时,提高5项产品的出口关税,新增15项产品的出口关税。
  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的主要内容: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改为1‰。2008年9月19日起,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证券市场稳定,调整后每次证券交易的印花税税负降低了84.3%。
  降低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印花税以及营业税的主要内容:2008年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2009年1月至12月,对现行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转让免征营业税改为超过2年(含2年)转让免征营业税等。
  结构性减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结构性减税重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投资和保出口。
稳增长
降低税率,“放水养鱼”,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收益,刺激市场的活跃度,加快国民经济增长,为我国经济增长助力。
  调结构
  一是调整税收收入结构。增值税转型改革后,从长远看,享受该政策的企业在新购入设备的折旧期内会增加其企业所得税。这是因为原来执行的生产型增值税,企业新购设备的进项税额虽然不能抵扣,但可以进入固定资产的原值计提折旧,减少折旧期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企业新购设备的进项税额虽然可以抵扣销项税额,却无法再计入折旧额,会增加购入设备折旧期内的企业所得税。因此,增值税转型虽然减少了固定资产购买当期的增值税额,但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期内的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税收收入结构中流转税占比过大的局面,进一步优化税收收入结构。
  二是调整成品油价格结构。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一次性取消公路养护费等六项道路交通收费,规范了地方政府部门收费行为,逐步取消了政府还贷的二级公路收费,暂不取消一级路和高速路的收费,体现出渐行渐看的改革思路。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消费税实行从量定额计征,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优化经济结构,形成“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平调节机制。由于其征收方式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还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消费税税源,避免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对消费者造成过重的负担。通过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国内成品油价格实现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的间接接轨,也有利于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促投资
  与生产型增值税不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投资所产生的进项税额。增值税转型改革作为实行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内容,改变了试点时“增量抵扣”的方案,允许一次性全额抵扣,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有利于刺激企业投资,尤其是促进缴纳增值税的装备制造业、电力、采矿、化工等行业的投资力度。
  保出口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取消和降低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这一系列政策调整与当时宏观调控政策转向有密切关系,目的是为了保出口。
  近几年来,出口退税政策日益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2006年至今,政府已先后15次调整出口退税率,这不仅增加了税务部门的征管成本,也增加了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出口退税的频繁调整与出口退税制度建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出口退税是被世贸组织认可的没有争议的贸易促进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避免国际间重复征税,中性的增值税也决定了出口退税的中性本质。虽然调整出口退税可以在短期内起到刺激或抑制出口的效果,却往往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我国出口退税制度频繁调整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意识到稳定出口退税政策的重要性,将出口退税政策作为相机抉择调节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工具;二是出口退税制度立法层次较低,政府有关部门即可对退税制度进行调整。税率调整频繁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目前出口退税率达到七档,而1994年税改时设定的退税率只有三档。过多档次的退税率,导致企业间流转税负差异较大,也给设租、寻租行为提供了较大空间。
  如果要抑制特定货物出口,可搭配相机抉择的出口关税政策。关税政策比较适合作为选择性政策工具,一是符合国际惯例,各国关税一般都有多档税率;二是关税税率调整空间大,税率调整更具灵活性,而出口退税率调整区间限于0~17%;三是关税征收简单,不存在分担机制、欠退税等问题,关税税率调整较少带来额外的征收成本和遵从成本。
  结构性减税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结构性减税主要针对企业而不是个人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忽视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通过减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消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节投资与消费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推出减税政策的国家大部分把重点放在个人所得税上,如美国2008年2月率先推出了总额达168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其中用于个人退税的约1200亿美元。韩国2008年9月推出总额约19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其中减征个人所得税预计为53.1亿美元。
  从我国目前已出台的政策看,结构性减税更多的是关注促投资和保出口,主要是针对企业而不是个人。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占国家税收收入的比例较小,只有7%左右。
  在此次减税中,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力度是偏小的。个人所得税总共有十一个税目,其中只有工资、薪金所得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两个税目的所得税政策在2008年3月有所调整,今年并没有出台新的政策。实际上,我国个人所得税仍有很大的调整空间。首先,我国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为45%,与主要经济体相比,是相当高的。如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为35%,英国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为40%。目前,因为香港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只有17%,我国不少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选择在内地工作,香港付薪。其次,现行工资、薪金所得税目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档次明显偏多,级距过小,造成中等收入的纳税人税负增长过快。现行的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适用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再次,虽然我国工资、薪金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标准已从800元提高到2000元,但劳务报酬、稿酬类所得的税前扣除标准仍然维持在1994年税改时的水平,不利于独立提供劳务的劳动者,也不利于鼓励个人灵活就业。
  结构性减税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增值税转型的另一直接后果是企业减少了固定资产基数,从而减少了生产单位产品应负担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这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对通胀的预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出口型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
  结构性减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结构性减税对全年税收收入有一定影响
  据财政部门测算,2009年仅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这一减税举措,减少当年增值税收入约1200亿元。此外,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能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结构性减税加大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难度
  道路交通收费原来是由地方政府负责征收,而成品油消费税是中央税,这也是原来制约道路交通收费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成品油税费改革后会减少地方政府收入,增加中央政府的可支配财力。虽然此次改革规定对调整税额形成的税收收入一律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替代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后的支出等,但在具体操作层面还是加大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难度。
  政策建议
  结构性减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初步显现,如在车辆购置税下调等政策的刺激下,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较快,房地产市场交易环节税收的减免,也使大中城市住房成交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下一步,有必要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税制改革的全面深入。
  结构性减税不否定结构性增税
  有利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结构性增税政策可以缓解财政收入下降的压力,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一是可以适时开征环境税,扩大现有消费税的实施范围,尤其是把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从而降低环境污染,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二是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提高资源税税率,合理体现资源的稀缺性,促进节能减排。通过理顺资源产品的价格结构,增加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的财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通过结构性减税加大对个人消费的刺激力度
  从长期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目标是建立起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从短期看,对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和完善,不应把重点放在税前扣除标准的不断提高,而应考虑适当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切实提高个人收入水平,增强个人消费意愿。
  首先,应降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并配合以消费税制改革。中、高收入者在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会更多地购买高档消费品,因此,可适当扩大消费税课税范围,提高消费税税率,以配合个人所得税制调整。其次,可考虑拉大工资、薪金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距,减少税率档次。降低中、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税负。再次,提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等收入的税前扣除标准。建议对主要收入来源于劳务报酬和稿酬的独立就业者,提高其税前扣除标准,增加其可支配收入。
  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从近期看,优化现行出口退税制度可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减少增值税优惠政策,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解决目前增值税优惠政策较多、征收范围较窄的问题;第二,提高出口退税税率,简并出口退税率的档次,建立起规范、稳定的出口退税政策;第三,平衡不同贸易方式的出口退税水平;第四,改进出口退税负担机制,中央政府全额负担出口退税。
  从长远来看,随着税收征管以及金税、金关等相关部门数据联网适时性的不断加强,理想的出口退税制度应该稳定且可预期,“征多少退多少”,不要频繁调整,使企业能够预测退税的时间、范围、额度,据以确定其产品生产的品种和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