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为什么宏观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滞后性?

2023-12-02 03:47热度:3264

首先,宏观经济从指定到实施有一定的时间差;其次,从计划实施到出现效果又有一个时间差,宏观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并不会立刻对政策出现反应。这两段时间加起来,中间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很可能原来的热经济已经开始转入萧条,可是实施的抑制过热经济的政策正好开始出现效果,使此时的经济更加萧条。同理在经济萧条时期实施的刺激经济的政策也会出现同样的状况。
最主要还是因为经济运行本身对政策不会立刻做出反应,才会出现滞后。

宏观调控四大目标,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是宏观调控四大目标。这四大指标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要使其都处于十分理想的状态很不容易。发展是我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等,但基础是经济发展。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重中之重。在经济学上,有潜在生产能力一词,它是指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能够满足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要求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如果实际经济增长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也会比较正常,就表明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状况良好;如果实际增长率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就意味着经济过热,将引发明显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失衡;反之,如果实际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则意味着经济偏冷,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生产能力闲置,这就出现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这两种情况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不利。因此,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一致是比较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