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12月核心CPI创新低,2021年通胀如何看?

2023-12-03 04:56热度:6867

MV=PQ(货币×流速=商品和服务×价格),相信大家对于费雪方程式并不陌生,要对中国经济到底是通缩还是通胀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对费雪方程式中的各个变量有清晰的认识,然后在方程式的逻辑关系框架内,对各类资产和商品的价格走向作出准确预测,这样才能判断中国经济是通胀还是通缩或者是滞胀。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通常都不会去看当期的CPI指标,因为那是已经被定价了的,更多的是通过货币政策去影响通胀预期和利率预期,在通胀预期中则更加关注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0.2%,环比上升0.7%,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0.4%,环比上涨1.1%,对于CPI数据一直都存在争议,认为在构成和数据采集上没有真实反映CPI的真实状况,例如,去年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1%,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284万亿,同比增长13.3%。货币供应量增加了这么多,CPI才温和增长了0.2%,似乎有点说不过去,而且房市和股市涨了那么多,其实,只要看看货币流通速度就不难理解这一现像。

去年四季度国际大宗商品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就已经在中国开始泛滥,货币强刺激的效果从5月份就开始显现,PPI在5月筑底后一路反弹,而CPI却一路走低,到12月才开始反弹。去年11月工业企业利润大增,通过解构后发现,主要是上游原材料和能源企业价格上涨带来利润大增,而中游企业则大多持平,靠近消费端的下游企业则出现亏损状态。工业企业利润虽然大增,但增幅仍低于应收帐款的增加,库存周转天数也明显拉长。这充分说明工业品涨价已经被锁定,但在消费市场却得不到兑现,去年1至11月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6%,这一现像充分说明,供给端增长明显快于需求端,消费需求成了整个通胀的总开关。

去年疫情控制以后,在舒困资金流入和房贷的推动下,住房消费率先恢复,一线城房价大幅上涨,同时,大量的新增货币和市场融资出于对实体经济的悲观预期,转而投入资本市场,不断推升股市上涨,使中国股市成为去年全球增幅最大的市场。消费需求的定义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消费意愿和收入,去年1至11月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0.2%,明显低于GDP增长,中国要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居民收入必须从现在占GDP比重的42%提升至70%,问题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部门和资本部门谁来出让自己的利益,公平和效率如何取舍,如何平衡。

在国内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国内和国外疫情落差带来了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需求上行最终会影响全球供应链,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去年以来,海外投资在中美利差的吸引大幅流入,加上贸易顺差增加,推动人民不断升值。而美元在美联储无限量宽松的推动下持续走弱,美国新政府上台后,美元继续宽松的预期已经确定,而且美联储对通胀的容忍度和加息的时间更加宽范,美元弱势的状况势必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扭转,通胀预期基本已经锁定。

2021年国内是否出现大规模的通胀,还要取决于消费需求的恢复状况,2021年1月基本生活消费品需求刚有所恢复,食品涨价就立刻就扑来,肉类价格和粮食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这充分说明已被定价的通胀一但在市场兑现,大规模的通胀就会发生。同时,在通胀预期和利率预期被锁定的情况下,输入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将不可避免。理论上说,消费需求疲弱,商品和服务自然就没有上涨基础,因为通胀会削弱消费,如果是输入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胀共同推动,最终只会进入企业倒闭,员工失业,消费削弱的恶性循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希望物价涨得慢些,百姓的日子别过得那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