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与王健林达成631亿交易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都下调了融创中国的评级,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2023-12-05 10:03热度:7443

并不是三家机构都下调了融创中国的评级。

标普先动手。在万达和融创交易达成后第二天,即7月11日,标准普尔在其官网宣布,将融创中国“B+”长期企业信用评级和“cnBB-”大中华区信用体系长期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标普表示,“融创中国未来12个月该公司财务杠杆不太可能改善”。

标普的“负面信用观察名单”,是指标普可能下调其评级。在标普的评分体系当中,B级是指“债券发行人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持续重大的不稳定情况或恶劣的商业、经济、金融条件可能令发债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偿还债务。”值得注意的是,BB级、B级是标普评级体系当中“投机级债券”,俗称垃圾级。

穆迪则没有改变对融创中国的看法。其认为,收购万达商业资产,会令融创负债快速上升,但不会立刻影响融创B2企业家族评级,亦不会影响B3高级无抵押评级。但穆迪也表示,维持融创前景负面。

需要注意的是,在穆迪的评级体系当中,B级(包括B1,B2,B3三个细分等级)也属于垃圾级债券。

惠誉的态度要明确得多,直接将融创中国的评级从BB调降至BB-。

这三家最权威的国际评级机构同时表达了对融创中国债务的担忧,惠誉甚至直接调降融创中国评级,这直接影响的是融创中国的债务融资能力。在债券市场,越高的评级,意味着更低的违约概率,那么就可以以相对较低的利率发行债券;反之则要付出更高的利息成本。

房地产行业其核心与金融业相差不太多,需要大规模的资金作为支撑,高负债是房地产企业的普遍特征,对债务的掌控能力是房地产开发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是,自去年“930新政”以来,房地产调控收紧,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海外债和信托等房地产融资渠道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这样的影响可能融创中国已经感受到了。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融创100亿元公司债前不久已被上交所终止发行。而在与王健林的这笔631亿元的交易当中,万达“借了”296亿元给融创。据2016年年报,融创中国总负债2577.72亿元,净负债率从2015年底的75.9%上升至2016年末的121.5%,如果把去年发行的100亿元永续债归在债务项下,融创的净负债率将超过200%。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国际评级机构比较紧张,但融创的股价却在收购之后大涨,一方面是因为融创的收购成本很低——可售5000万平米的房产,总价631亿,每平米成本只有1262元,非常便宜;二是,内地资金在疯狂买入,7月12日当天内地资金占融创成家量的六成以上。

所以,股价稳住了,尽管国际评机构不待见,融创接下来可能还是可以继续融资。即便成本很高,游戏依旧能继续玩下去,有一句话,叫“富贵险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