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中国电信5g宣传口号

2023-07-21 11:14热度:8672

企业形象口号: 世界触手可及。主题口号是:赋能未来。
中国电信是最早正式开通5G基站的。早在2017年10月27日,深圳市便成为中国电信zhi第一个开通5G基站试点的城市。随后,中国电信陆续在17个城市打造5G示范工程,开展规模试验,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5G规模商用。所以,中国电信也是最早发布自己的5G标识的,主题口号是:赋能未来。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继4G、3G和2G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Release-15中的5G规范的第一阶段是为了适应早期的商业部署。Release-16的第二阶段将于2020年4月完成,作为IMT-2020技术的候选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 。ITU IMT-2020规范要求速度高达20 Gbit/s,可以实现宽信道带宽和大容量MIMO。



5G投票事件是怎么回事

 来源:风云之声

 本文解释5G编码投票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原真相。联想是个什么样的企业,具体态度各人可以自行选择。但在选择之前应该先了解真相。

  一.5G编码的几种选择是怎么回事?

  5G是下一代的无线通信标准,正在火热发展中。无线通信要接收和发送信息,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丢失或者错误。错了怎么办?用编码、解码来解决。编码加上一些冗余信息,解码时如果失败,就说明传输有误,就可以要求重新传输。编码、解码都是算法过程,需要硬件设备来执行。根据各种应用不同的特点,有很多种编解码方案。

  现在我们用的4G编码,叫Turbo码,是由欧洲主导的(主要是法国电信)。为什么只有一种编码方案?因为全球要互相通信,通信企业也要互相合作。世界上铁路的轨距如果是一样的,火车就可以到处开。但由于历史因素,世界各国有几种不同制式,有时要换车头才能开,就不方便。全球国家与公司在通信技术标准上非常注意协商,自己搞一套是不太好的事。

  为什么现在到5G了,不能继续用这个Turbo码?其实法国电信就是这么主张的,5G还用Turbo码。但是4G和5G的技术特点不一样,5G性能要好得多,传输速率比4G要高10倍以上,还要求低延时。Turbo码的特点是,编码简单,但是解码复杂,需要的算力较高。那么到5G时代,通信基站要解码多得多的数据,又要低延时,如果还用Turbo码,需要的算力就比过去高多了,这是不经济的。显然要选择解码速度快延时低的方案,降低对硬件要求。

  人们发现,有两种编码方案是更好的选择。一种是LDPC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一种是Polar码(极化码)。LDPC码是1960年RobertGallager在博士论文中提出来的,Polar码是土耳其毕尔肯大学Erdal Arikan教授2008年提出的。而Gallager就是Arikan在美国MIT的导师。

Erdal Arikan和Robert Gallager

  也就是说,华为支持的Polar码,并不是华为发明的。LDPC和Polar码都是源于美国的技术,这事和自主创新没有关系。那为什么华为要支持Polar码,不支持LDPC码?

  一个编码方案,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得各种软硬件实施,要并行计算加快处理效率,牵涉到非常多的细节,有很多专利。可以想见,1960年提出的LDPC,发展比较早,比华为等中国通信企业诞生都要早得多。华为也有一些LDPC相关的专利,但就不如一些业界老牌公司的多。而Polar码2008年出来时,华为已经是业界龙头公司,又注重研发,就积累了更多的专利。如果业界选择用Polar码做5G编码,华为在专利上就会比选择LDPC好。这里也有华为对Polar码作了特别投入的因素,准备了几个绝招。所以华为就和欧洲公司推Turbo一样,力推Polar码。

  但是LDPC毕竟发展了这么多年,比较成熟了,各种软硬件支持都好办,相当于5G编码有了一个保底的选择。新的Polar码理论上有一些优势(不然也不会提出来),是业界近年来最重要的创新之一,但毕竟年头短,应用还有待发展。一种对Polar码的疑虑是,它的解码方式叫successive cancellationlist decoding(逐次消去列表解码法),不适合硬件并行实现。Polar码的理论优势,真硬件实现起来,优势到底有没有不好说。

  上面说的都是数据编码,无线通信中还有一种编码需求,叫控制信道编码。控制信道是用来传输指令和同步数据,用户是不用知道的,但也是必需的。从数据量来说,控制信道码块长度一般是20-100比特,极端场景可达300比特;数据信道的码块长度是40到6000~8000比特,而且码块非常多,数据量比控制信道要高几个数量级。但是控制信道对系统性能很关键,不是说数据量少就不重要。

  4G的控制信道用的编码,叫TBCC(咬尾卷集码)。2016年底传出的“华为胜利了”的新闻,其实是华为成功地推动Polar码,在5G标准的控制信道中取代了TBCC。当时不少新闻连这也不清楚,就开始大说自主创新。

  另外,因为5G数据信道编码的争议,还产生了两个专有名词:“长码”和“短码”。控制信道编码并不是短码,长码和短码指的都是数据信道的编码。而且这也不是学术名词,是因为会议争议产生的东西。大家隐约感觉,Polar码在较小的码块传输中好象不错(正如控制信道的码块也不大),而LDPC在较大的码块传输是更好选择。就有人提出建议,为什么不折中一下,大码块(长码)用LDPC编码,小码块(短码)用Polar码?至于大块小块的分别是什么,会议没有明确定死,只是说这个分界线应该在128到1024比特之间,还没指定具体值。2016年底不少新闻误以为华为推的Polar码在短码中胜出了,这是不对的。

  支持Turbo码的欧洲公司,其实意思是长码用LDPC,短码用Turbo码。绝大多数支持Polar码的公司,意思是长码用LDPC,短码用Polar码。只有华为自己认为长码短码都用Polar码。

  各家公司出于自己专利、产业链之类的考虑,各自支持Turbo、LDPC、Polar码,国际社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难道各干各的?这不可能,那就乱套了,产品不能通用,同一种类型的设备要支持几种编码,会很麻烦,很浪费。所有公司都同意,要商量出一个编码规范,商量好了大家就一起照着做,历史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那么,这个商量的过程具体是怎么回事?这就要谈到让联想备受争议的3GPP会议了。

  二.3GPP技术会议是怎么回事?

  首先,这个3GPP是个公司之间的电信组织,理论上是没有国家存在的,各个公司说事的时候不把国家扯进来。因为有些事,国家利益与公司利益并不一致,或者说扯进来反而麻烦,对解决问题不利。还有更进一步的组织,例如IETF(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成员都是个人,更为独立,公司都不让进来。

  从国家角度说事的组织也有,叫ITU(国际电联),是联合国下面的一个机构。ITU分配无线频谱、卫星空间轨道,制定全球电信标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电信援助,促进全球电信发展。2000年5月,TD-SCDMA正式成为ITU国际标准的组成部分,与WCDMA、CDMA2000并列成为三大3G国际标准。TD-SCDMA要到ITU去说事,这个要国家认可。实际上中国是用自己的巨大市场,将TD-SCDMA挤入标准的。理论上来说,中国不需要别的国家支持,自己内部搞TD-SCDMA就行了。

  为什么5G编码不到ITU说事?因为编码是一种技术实施,并不涉及频谱分配、空间分配,技术实施这种事还得由一个个行业公司具体干出来。其实对公司来说,有时更愿意在3GPP这种公司组织里谈事。中移动并不是很情愿用TD-SCDMA干3G的,有国家任务没办法。中移动一度3G干得很闷气,到4G的TD-LTE才发力了。这不是说中国不应该做TD-SCDMA,而是说,有时公司利益和国家利益并不一致。

  和5G编码相关的3GPP技术会议有三次,分别叫RAN1#86、RAN1#86b、RAN1#87。这种技术会议不是象世界杯奥运会那样定期开的,而是有事要解决就开会,业界相关公司就来了。如果一次开会不解决问题,就继续再开。

  这种会议是怎么开的呢?原则上是技术优先的,不代表国家的,各个公司理论上必须用“技术语言”来说事。3GPP会议主办者会综合各个公司的技术意见,接受各种提案,让公司们对各种提案表态。有些支持者太少的提案,当然就先放弃。例如欧洲公司说4G的Turbo码继续用到5G的提案,支持者太少,不用怎么讨论就可以直接弃了。如果是各有支持者的提案,那就充分讨论。

  为什么3GPP会有投票?这种投票其实是技术性摸底性质的,就是看看某种技术各有多少公司支持,或者反对。比如有23家公司支持A方案,24家公司支持B方案。大家就知道,这两种方案支持者都不少,需要继续讨论。这里有一种很大的误解,就是不存在所谓的“投票定胜负”。

  3GPP不会公布一个投票框架说,“这就是最后决战了,投票输了的就得听赢家的”,没有这种规矩。公司之间不能这么说事,3GPP还是主张协商解决问题,业界公司其实经常互相合作,合纵连横是常有的事,不是打仗一样PK选票。如果投票差距不大,3GPP很可能会说:看来分歧比较大,这事先不忙做决定,先把能定的定下来。这和贸易谈判有点类似,原则是找共识,不是定胜负。

  那为什么投票还是很重要的呢?因为支持者多、市场份额大,说事的时候就显得有道理一些。如果一个公司支持者就那么小猫两三只,还坚持说自己的方案好,就会显得不专业,好象不是来开会而是来捣乱的了。支持者多力量大,提案这边的人也就更容易坚持,说我们看法是这样,大家应该这么办事,你们应该改变看法。最后,就全体同意某个方案了,技术会议算是开成了。支持少的人可以说,我们要继续讨论,我们来说服更多公司,这也是可以的。但是,除非一拍两散自己硬去浪费人力物力强行支持某种方案,最终还是得大家一起商量。时间拖下去,对参与的公司都不利,一般也就商量出一个办法了。因为3GPP并不是让参加的公司来互相斗争定胜负,总的来说还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来,把技术方案定了,大家都有钱赚。过程中各公司因为各自专利布局,公司利益可以开诚布公摆在台面上,甚至国家利益都可以暗中体现。但是无论如何,最终还是得协商解决。

  介绍完了3GPP开会的原则,那么三次5G编码会议具体是怎么回事?

  三.3GPP三次5G编码会议的过程

  1. 哥德堡会议

  2016年8月22-26日,3GPP第一次重要的5G编码会议在瑞典哥德堡举行,叫RAN1#86会议。之前4月在釜山,5月在南京已经简单开过会了。

  虽然是业界公司正式聊5G编码,但还属于交换意见,叫预讨论,本来也没有说一定要出结果。因此哥德堡会议只聊数据编码,不聊控制信道编码。

  这次会议,不少联想投票事件的争论就忽略了。要按这次讨论的内容,一堆中国公司都象是站错队了。

  就是说中国的中兴、VIVO、OPPO、小米等公司,和高通、三星、诺基亚等公司支持了一个提案:数据信道应该用LDPC编码。

  同时,也有一个打对台的提案:

R1-168040  WF on channelcoding selection       Huawei, HiSilicon,CMCC, CUCC, Deutsche Telekom, Orange, Telecom Italia, Vodafone, China Unicom,Spreadtrum

Not supported by Orange.

Proposal:

•       Polar code is a candidate channel coding technique forNR for eMBB, URLLC, mMTC

  这个提案是华为和自家的海思、中移动、中国联通、德国电信、意大利电信、沃达丰、展讯提出的:让Polar作为数据信道一项候选的编码方案。“Not supportedby Orange”是说,法国电信(Orange)要推自己的Turbo码,不支持Polar码。

  从两个提案看,这个阵营很模糊,华为这边有西方公司,而几家中国公司也参与到高通、三星那边去了。其实这里不存在站队问题,这是各家公司表达自己对技术的意见,纯粹的技术意味。LDPC作为老牌编码方案,得到了中国外国的不少公司支持。而Polar码作为新兴技术,也得到了一些公司支持,认为应该是候选方案。而且也只是预讨论,并不是要做什么决策。

R1-168164  WF on turbocode selection LG Electronics, Ericsson,CATT, NEC, Orange, IMT

Proposal:

•       LTE turbo code should be supported for NR for at leastlow throughput including eMBB, mMTC, and URLLC

•       It can support flexibilities of information blocksizes and code rates

•       Turbo code enhancement can be considered

•       FFS: high throughput

  其实还有第三个提案,LG、爱立信等公司说,Turbo码也得考虑进5G编码。

  那这次会议,联想还有它收购的摩托罗拉在干啥?在打酱油。可能是因为还没有什么意见,就没有啥提案,没有表态。

  因为业界公司看来有分歧,会议就给出结论(或者说建议)了:这次有分歧定不了,数据编码方案在下次会议RAN1#86b解决。会方建议,业界公司去积极分析比较,多给细节,帮助做出最后决定。也就是说,没有决定什么事。

  2. 里斯本会议

  2016年10月10-14日,这个建议的86b会议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了。这也是现在舆论讨论得最多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仍然是讨论数据信道的编码。

  如前所述,经过讨论大家产生了一个想法,觉得好象可以把长码和短码分开来处理,长码和短码各自选择一种编码,可以让各家公司更充分表达意见。这次,联想终于卷进来了。

  这个提案是说,LDPC码应该成为数据信道的唯一编码,也就是长码和短码都用它。从列名的公司来看,联想确实很刺眼,其它全是美欧日韩公司。可以看出,参与的公司比86会议多了。

  华为搞的提案是说,Polar码也应该成为数据信道的方案之一,其实意思就是“长码用LDPC,短码用Polar”。可以看到,中国方面包括台湾的公司基本都支持了华为,也有德意志电信等外国公司。在86会议中支持LDPC的中兴、OPPO、VIVO、小米都转过来了。比起联想,确实有些站队意思了。

  会方看分歧大,就想办法搞清楚事情,组织了一个提问调查让各家公司回答:

  这个问题是,数据信道应该用几种编码方案?这里,联想又和一堆公司说,应该用LDPC作唯一选择,等于是重复了第一个提案。注意华为一家独自说,应该用Polar码来完全换掉LDPC。另外一些公司说,应该长码用LDPC,但是短码用Turbo,或者用Polar。

  会方看事儿还是麻烦,就继续组织了一次“否定性投票”。意思是说,给出一种方案,如果你一定不同意,就说出来。这次“投票”,也就是联想被舆论指责的最大罪证。

  有些人说,如果联想改站到华为这边,3GPP就会决定让Polar码来做短码编码了。这种推理绝对是错误的。因为3GPP的决议是,短码编码是“不确定状态”,下次会议再说。为什么不确定?因为两边都有一些支持的公司。并没有什么投票定输赢。只要两边的公司不是碾压的优势(就象所有公司都同意长码用LDPC,只有华为不同意),里斯本会议就会给出“不确定”的结论。

  一些舆论说,华为与高通阵营各得了24和27票,华为输了,所以联想是罪人(因为联想可以拉着摩托罗拉改投华为,于是就26:25,华为就能赢了)。这个分析是绝对错误的!

  首先,并没有什么华为24:27输给高通的事。因为高通阵营说的“长码短码都用LDPC”,会议方并没有同意。其次,也不存在“联想改投,华为就能26:25赢了”这回事。联想改投,无非是两边反对的公司数量发生一点变化,在参会各方看来,没有太大影响,仍然是分歧很大。绝对不可能因为联想改投了,“长码LDPC,短码Polar”就变成会议结论了。按这个逻辑,“长码短码都用LDPC”应该当场以27:24胜出,然而会议结论并没有这样说。会议只是让大家充分表达意见,给出一个“下次再说”的结论。

  对于联想这次会议为什么站到华为对立面去了,很难说清楚。联想自己说是对LDPC更有感觉,技术积累更多。哪怕就诛心地认为,联想就是想坏华为的事,就是想投靠西方阵营表示自己“心向西方市场”,这都可以猜测,是个人自由。但是必须明确指出,联想的投票或者站队,并没有在里斯本会议上让华为失去机会,没有对华为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如果对3GPP的会议机制稍微了解一下,不需要多高的认识水平就能看出来,这次联想的行为没有任何影响。说联想的投票产生了关键影响,那是抬举了它。除非说,除了联想,还有一堆中国公司都背叛了华为,都在长码上支持了LDPC,没有象华为那样长码也支持Polar。那么联想的投票才有那么一点影响(也是和其它一堆中国公司一起),让华为失去了让Polar占领长码的机会(实际不可能)。

  以上的逻辑,对于不爱动脑子的人来说,可能有点绕。但是这并不是什么数学难题,只要肯去理解事理,没有很难绕的弯子。

  3. 雅典会议

  2016年11月14-18日,#87会议在希腊雅典举行。这次会议最终决定了5G编码的主要问题。

  由于联想在雅典会议上投票和华为完全一样,所以关于联想没什么好说的。但是3GPP会主在技术方面的决定逻辑,还是很有看点的。

  前面已经说了,“长码用LDPC”这事已经定了,华为也放弃了。要争的就是“短码用什么”。由于Turbo码反对的人最多,所以也不用讨论了。所以争论的焦点就是,“短码用LDPC,还是用Polar”。在这个问题上,全球通信公司有一个大规模的站队。

   注意,高通阵营的提议中,也包含了一些对Polar方案的让步。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小码块数据,以及控制信道编码,可以用Polar码。

  除了“数据信道短码”方案的争议,在控制信道上也发生了一个较小的分歧,但是很容易就解决了。华为等55家公司提议控制信道编码用Polar码,高通等五家公司提议用TBCC码。这个很容易决定,华为等55家公司的意见成为共识,3GPP会议决定,控制信道编码用Polar码。这确实是华为阵营获得的一个成就,也是2016年底不少新闻报导的焦点(虽然很多说错了)。两个提案如下,明显华为阵营的公司多得多。

  那么,“短码用LDPC,还是用Polar”这个问题最后如何了?是不是按某些人以为的投票逻辑,华为这边55票对高通31票胜出了?很遗憾,3GPP会议的逻辑不是这样的。

  3GPP会议不是数公司数量,大公司的份量要比小公司重得多。高通阵营那31家,但是很有几家大块头,如三星、英特尔、爱立信、Verizon,全球市场份额不小。

  最后,雅典会议得出的“共识”,基本按高通阵营建议的来了:短码也用LDPC码。可能高通阵营提议里控制信道用Polar的建议,就是用来让华为阵营放弃对抗的。可以想象,会议各方争论,华为方案通不过,而高通阵营实力要强一些,最后就劝华为阵营妥协。华为阵营看着公司多,但是也并不是很坚定,大多数公司技术上其实没有多少偏向。最后事情总需要得到解决,不能拖着不动,于是华为这边就同意了短码用LDPC,以控制信道用Polar码作为小的收获。

  华为阵营也不能说是输。因为本来通过了标准,业界公司就可以按标准来一起开发,各显神通占领市场。华为在LDPC上也是有积累的,以后会在LDPC方向上继续努力。5G肯定还是中国公司占优,正如美国政客警告的那样。

  四.结论

  在3GPP对于5G编码的三次会议上,华为公司史无前例地组织起来庞大的阵营,对美欧日韩公司阵营发起了挑战。这是一次很好的实践,说明中国公司学会了用“技术语言”来表达公司利益、国家利益,公司之间的合纵连横能搞起来。

  华为公司主推Polar码,虽然不是自己发明的,但这是中国公司首次按照3GPP公认的规则在公开赛场上参与比赛,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华为提出的建议,需要争取中国以外的全球其它公司同意,并不是本国就能独立实施的TD-SCDMA这样的标准。华为主推的Polar码,虽然没有实现在数据信道占据份额的目标,但也算部分成功了,成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

  联想在几次5G编码3GPP会议中,本来是无关紧要的角色,2016年也没有引起任何关注。第三次会议,联想完全加入了中国公司的阵营,没有异常。联想在第二次会议中,奇怪的站队行为,应该由联想自己去解释。本文指出的是,3GPP不存在所谓的投票定输赢的机制,联想第二次会议中的异常行为对会议没有任何影响,并非华为方案没有通过的原因。从目前的国际电信公司格局来看,华为方案得到通过的可能性不大,更不可能在第二次会议中直接通过。无论联想站哪边都不会有影响,从3GPP会议的处理原则不难看出来。

  舆论由于对电信标准涉及的技术问题、流程问题不理解,对事件可能有一些误解。希望本文能解释清楚还原一些事件真相。

  (感谢通信专家杨学志博士对事件提供的专业意见,对本文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