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国为什么被称为“三晋”之国?

2023-07-23 05:39热度:7671

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后,春秋时上百个诸侯国并立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七个大诸侯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战国七雄。东边的齐国、西边的秦国、南边的楚国、北边的燕国,还有中间的三晋。我们一般情况下会把赵韩魏三国并称为三晋,尤其在战国初期三个国家经常被合称为三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也经常将赵韩魏三个国家合称为三晋。那么为什么习惯上将赵韩魏三个国家合称为三晋呢?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国为什么被称为“三晋”之国?

赵韩魏三国本来都来自于同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便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公元前376年,魏武侯、赵敬侯、韩哀侯彻底将晋国瓜分完毕,晋国彻底消失。晋国一分为三,分成了赵国、韩国和魏国。历史上将这件事称之为“三家分晋”。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国为什么被称为“三晋”之国?

春秋中后期和战国前期,既是诸侯国削弱周天子的过程;也是各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私家)夺取本国公室权力的过程。有的诸侯国公室权力比较大,遏制住了本国卿大夫(私家)势力,得以保全下来。有的诸侯国公室的权力相对较小,最终没能抵挡住私家的进攻,最终导致大权旁路。当时的鲁国、齐国、晋国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鲁国出现了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专权的局面,齐国出现了田氏专权的局面,晋国则出现了六卿专权的局面。鲁国公室虽然最终没有被取代,但是鲁国却一步步走向了衰落的深渊。齐国的私家田氏最终取代了公室姜氏,完成了田氏代齐。晋国则被韩魏赵三家私家瓜分,晋国不复存在。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国为什么被称为“三晋”之国?

骊姬之乱时,晋献公放逐、杀死了不少公子,而且从此不再立子孙为贵族,导致晋国公室的势力逐渐变弱,史称为“晋无公族”。晋国公室的力量逐渐衰落之后,私家的力量则逐渐壮大,并确立了对公室的优势。春秋中后期,控制晋国大权的卿大夫多达十几家。经过一些列兼并,最后只剩下了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此后,范氏和中行氏两家被其余几家攻灭,六卿便只剩下了赵、魏、韩、智四家。四家中智氏的力量最大。晋阳之战中,实力较弱的赵韩魏三家联合起来打败了智伯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晋国掌握实权的卿大夫就剩下赵韩魏三家,晋国大权掌握在此三家手中。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国为什么被称为“三晋”之国?

公元前438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剩余的土地,只将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三家分晋完成,赵韩魏三国也被称为三晋。《资治通鉴》将三家分晋看成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其实三家分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国为什么被称为“三晋”之国?

晋国的土地面积和国家实力在春秋时代一直都处于前列。三家分晋之后,为了提高三晋的竞争力,三国经常组成同盟,被称为三晋联盟。三晋联盟是战国初期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同盟,也是一个相对紧密的联盟。魏文侯依靠三晋联盟创造了属于魏国的霸业。赵韩魏三国在战国初期也经常被合称为三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