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宏观经济学派的分类

2024-04-26 07:52热度:1509

古典学派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代表作品:《国富论》
  产生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推进,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理论要点:古典学派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他们笃信萨伊定律,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古典学派认为完全竞争可以带给社会最大的福利,政府只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每个人在追求自身福利最大的情况下,全社会就可以达到最大的福利。斯密等人一直强调经济体系中自由放任(laisser faire)的重要性。
  凯恩斯学派
  代表人物:凯恩斯
  代表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
  理论要点:凯恩斯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凯恩斯学派偏爱财政政策,认为财政支出为宏观经济体系中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变化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最直接。货币政策效果不如财政政策直接、有效。凯恩斯学派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容易出现流动性陷阱,利用增加货币供给已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会完全失效,只有财政政策才是有效的。
  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的黄金时期。该派学者认为政府应积极利用经济政策干预经济体系,减少经济波动。
  货币学派
  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
  代表作品:《自由选择》
  产生背景:1973年,发生于西方的石油危机一方面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萧条,另一方面又是全球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即停滞性通货膨胀。凯恩斯学派无法解释这一情况。
  理论要点:20世纪50年代末,弗里德曼提出货币数量学说,强调货币的重要性,认为货币是影响宏观经济的唯一因素。该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应当是相当稳定的,当货币数量发生变动时,只会对物价产生影响,而且,只有货币数量影响物价,所以通货膨胀是种货币现象。
  货币学派承认财政政策短期内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强调财政政策可能带来排挤效应,财政政策的政策时延较长,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则无法确定。该学派认为政府应采取长期而稳定的政策法规,对经济体系的干预应尽量减少,避免不当的经济政策造成更大的长期波动,因此自由放任主义是最好的政策。
  新古典学派
  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
  产生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滞胀”
  理论要点:20世纪70年代,卢卡斯等经济学家,他们认为凯恩斯学派的权衡性政策要能适用,政府必须先有一个理想的模型,这个模型不仅能说明过去的现象,也能预测未来,然后政府才能根据这一模型,决定适当的政策。
  他们认为,人们的行为决定于其对未来的预期,当政府采取某种政策以达到某种效果,人的行为往往会针对这些政策加以调整,因此使得政府政策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政府政策不但长期内无效,短期内也无效,所以政府应采取自由放任政策,让经济体系自由运行。
  新凯恩斯学派
  代表人物:罗伯特.戈登和斯坦利.费雪
  产生背景:凯恩斯学派虽然受到批判,但其后任何一个宏观理论的基本构架都来自该派的理论。
  理论要点:费雪等学者吸收其他学派的观点,从个人行为基础解释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新凯恩斯学派试图从劳工个人追求最大效用、厂商追求最大利润的角度,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上工资调整的缓慢。他们认为工资具有黏性,调整不易,当市场出现不平衡时,政府应当积极地更改经济政策使经济体系重回均衡。
  亚当.斯密
  凯恩斯
  米尔顿.弗里德曼
  罗伯特.卢卡斯
  斯坦利.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