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2017年中国在册新闻调查记者仅剩175人,记者去哪了?

2024-05-30 22:49热度:5082

作为这个过程的亲历者,想谈谈自己的想法。

2017年中国在册新闻调查记者仅剩175人,记者去哪了?

第一次作为接触调查记者,实在2010年,当时自己刚刚大学毕业,作为一名亲身经历者,参与了“我爸是李刚”案件的调查报道。也是从那时候,认识了一大批来自新京报、南方周末、财经杂志、南方都市报、成都商报等媒体的调查记者。

图:一名普通调查记者的书架陈列

什么是调查记者?据统计,2017年中国在册新闻调查记者仅剩175人。传统媒体中的调查记者保有量仅130人——在六年前,这个数字还是306人)这一统计来自于年初的一份调查报告,但是在朋友圈(大多是媒体人)引起了不小的反应,主要是感叹传统媒体、调查报道衰落种种。

其实这一数据并不是指的中国的记者总体数量,调查记者在记者中仅仅是少数群体,专指进行调查报道的记者。调查报道(英语:Investigative journalism)是一种深入调查某一事件的新闻报导方式。其经常涉及到犯罪、腐败和其它一些形式的丑闻。因而调查记者在行业内普遍被认为是记者中的精英力量。

调查记者都去哪了我所认识的调查记者,大体上有两种出路,一种是自己出去参与各种创业公司,另一种是转行去了企业做公关。而做公关的大部分去了互联网企业,这其中不乏大家熟知的企业,比如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腾讯、今日头条、饿了么、滴滴、聚美优品等等。

为什么调查记者人数急剧减少?其实调查记者的减少,是伴随着唱衰纸媒一并发展的。

在2010年前后,国内调查性报道风起云涌,涌现了一大批有效的调查记者和调查报道。

2012年-2014年,新媒体,尤其是微信公号的诞生,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市面上开始出现唱衰纸媒的声音,包括大部分媒体圈内部,也有了这样的质疑。

新媒体转型、媒体人转型、内容创业,成了传统媒体人茶余饭后的主要聊天内容。媒体人大多也是这个时候开始纷纷选择离开传统媒体,拥抱互联网公司的。

到了2016年,身边的大部分媒体人都成为了前媒体人。

1、收入天花板。调查记者大多聚集在一线城市,相比较平均收入而言,普遍收入偏低。虽然刚刚入行工资并算太不低,但是长期成长而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往往行业内顶端薪水(媒体首席记者或工作5年以上的资深记者)也仅仅维持在年收入30万以下,没少有能突破这一收入。很多调查记者工作几年后,工资涨幅微乎其微。相较互联网企业公关动辄年薪几十万或者百万的收入,以及大额的期权,调查记者收入天花板过低。

2、调查记者迭代问题。调查记者普遍从事揭露社会真象的工作,因此往往会得罪一些人,很多调查记者生活清苦,仅靠为数不多的稿费和极低的工资维持家庭生活。一些年轻记者在从事1-2年调查报道后,往往选择转行退出记者行业,媒体也越来越不愿意招收年轻记者,而是选择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成熟记者。

同时大量具有经验的调查记者和编辑离职,团队解散,也从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媒体的传承,很多年轻记者想要学习调查报道技巧,发现资深的编辑和记者已经所剩无几,只能依靠自学来成长,而这往往又是极其消耗时间的一个过程。

3、浮躁的媒体圈环境。其实调查报道的衰落和媒体人自己唱衰纸媒有着很大的影响,先期离开的媒体人尝到了资本市场和互联网带来的利益,便开始影响朋友圈,人们的心也随之浮躁起来,其实也不难理解,谁不愿意追求更好的生活呢?导致传统媒体内部开始大面积分化瓦解。本来唱衰纸媒的声音,便随着这种瓦解导致的人才流失而变成了现实。

4、调查报道衰落与制约。这个原因大多心知肚明,我就不再此进行展开分析了。

调查报道未来个人认为调查性报道永远不会消失,调查记者亦然,只是从传统媒体转向了能够更广泛传播的新媒体领域。目前朋友圈已经开始出现部分转行做公关的资深媒体人重回媒体行业的现象。凡事都有规律和轮回,顺应规律的往往才能走的更远。或许未来,一个轮回过后,随着资本市场寒冬和政策的放宽,调查性报道或许会迎来新的生命,调查记者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