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疫情对信贷质量影响几何,银行今年如何发力?

2024-03-31 01:19热度:6748

覆巢之下无完卵。现在虽然还到不了“覆巢”的地步,但是我国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之大是空前的。银行和经济的关联度极大,经济下滑,银行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可以说在疫情的摧残之下,银行的发展也是面临极大考验的。

银行的基础业务就是“存、贷、汇”。在这当中,贷款业务又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手段。信贷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银行利润的高低。很多银行已经将2020年的发展设定为了风险化解之年,也就是说不求多利,只求多稳。

我曾经说过,疫情对于全国人民和公司都是一次大考。这场考试没有提前公布时间,考试内容就是检验个人和企业是否留足了现金流,是否负债过高。对于银行来说,还多了一层考验:银行的贷款质量如何,担保及抵质押物是否充足。

疫情发生之前,银行为了下沉市场,大规模的与互联网贷款公司进行合作。主要合作模式是由互联网贷款公司提供客户,向银行引流,银行则向客户发放贷款。一方面客户质量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银行为了向互联网公司靠拢,力求体验,发放的都是信用类贷款。

疫情发生以后,这些从互联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最终由银行发放贷款的客户,肯定或多或少都被疫情虐了一通。当客户还不上款的时候,受影响的不仅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也有银行。

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对于引流的客户负担一定的担保责任(暗保),另一种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不对客户质量负责,只是银行收不到钱,互联网金融机构分润就少一些。无论是哪一种,客户还不上钱,互联网金融机构和银行都会损失相当一部分利润。

这种贷款大多属于信用贷款,信用贷款的优势是获客较快,客户体验较高,资产容易上量。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一旦客户打定主意不还钱,银行是一点办法也没有。银行还不敢暴力催收,也不能将催收委外,最终导致坏账。

相比这类的信用贷款,银行传统的抵押贷款、担保类贷款相对要稳健一些。客户不还钱,或没能力还钱时,银行还可以抓紧第二还款来源。各大银行马上就要公布一季度财报了,业绩较好的银行一定是那些咬定青山不放松,信用类贷款占比不高的银行。

总结:在疫情肆虐的当下,各家银行就好比在经历着一种考验。考验着银行在风险审批部分是否放松,是否为了业绩的提升而放下了传统银行最看重的第二还款来源。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前些年过度追求信用贷款的银行,在这一刻可能要面临信贷质量大幅下降的风险。

关注银行研究僧,带你了解更多银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