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国家宏观导向及思路对策

2023-07-12 15:49热度:6950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再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三次比较大的转变。特别是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这种转变是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两防”,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货膨胀,简言之“一防热,二防胀”,具体方式就是紧缩银根、控制通货膨胀等等。2008年6月底,为防止经济增速下滑,宏观调控政策变为“一保一控”。“一保”,就是保经济增长速度,“一控”,就是控制通货膨胀。当时国际市场石油价格140多美元一桶,国内上半年CPI上涨7.9%,通货膨胀压力比较大。到2008年10月底、11月初,鉴于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国内经济迅速下滑,通货膨胀已经不太严重,部分原材料价格开始下跌,有的跌幅还很明显,CPI增势也大大放缓,2008年11月份只有2.4%,较2008年2月8.7%的增幅下降了6.3个百分点,宏观调控政策修订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样,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及时地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了经济良好发展的态势。
为进一步落实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特别是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这些措施总的来说力度大、目的性强,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
一是减税。从理论上来讲是属于财政政策的一部分,或者叫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一部分。2007年财政收入5.1321万亿,今年按照20%的增长幅度来看,可能要超过6万亿。在当前局势下,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因此有必要减税。现在已经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比如利息税暂停征收,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投资于公共设施的营业税免3年等等。

二是增加投资。经济萧条和经济下滑期间,制止下滑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增加投资,二是拉动消费。增加投资,上项目,经济就可能迅速地制止下滑;拉动消费,反过来进一步刺激投资,经济也会快速增长。我认为,从理论上和战略上,应该将经济工作的基本点放在扩大消费上。但是,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物质基础,短期内难度比较大,见效慢,而扩大投资是个“快变量”。中央政府决定启动4万亿的投资规模。其中,把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的安居类工程投资放在第一位。加快建设保障性的安居住房建设,属于保障民生的住房。有四个重点:第一是廉租房,第二是棚户区改造,第三是游牧民的定居,第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其次,农村是这次投资拉动的重点。我国2007年城镇化率是44.94%,农村人口仍然占全国人口的大部分,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对全局有决定性影响。第三,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等基础设施类。我国的铁路发展近些年相对比较慢,因此把铁路放在第一位。最近我国已有若干铁路线开工建设。这一类规模最大,拟投资1.8万亿元,占45%。第四,公共服务的投资主要包括教育投资;另一个投资方向是医疗卫生、文化建设以及科技投资等等。第五,这次特别强调要加大环保的投资力度,包括污水处理、国土整治、新能源等方面。此外还有更新改造类,用于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以及震后重建类。这七个方面的投资,将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2008年年底前中央政府投资1000亿,连同地方政府会同企业投入3000亿,拉动总投资4000亿,将有利地促进经济增长。

三是货币手段。从国家货币政策的趋势看,降低贷款利率,同时,取消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限制。在过去10年中,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有限制,目前第一次出现取消规模限制的政策导向,松动银根,让企业有钱可贷。

四是外贸政策。主要是加大退税力度。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为控制出口,降低了退税税率。当前,我国出口大幅萎缩,要加大退税,特别是纺织业退税。

五是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的重点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提高农业收入,就是适度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由政府规定最低标准。另一个是保证打工的收入。农民收入的一半来自打工收入。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应提高城镇职工的收入和低保人员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