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

2024-02-29 12:59热度:5598

1、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鉴于新中国属于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为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选择加入苏联社会主义阵营。

2、20世纪70年代:“新局面”。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关系的发展,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开始践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分析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的指针。

并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它十分珍惜自己的独立和主权。

也大力支持被压迫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和为发展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不渝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外交政策

1、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鉴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20世纪70年代:“新局面”。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关系的发展,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并对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作出了贡献,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内容

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支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扩展资料: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

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营造周边地缘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 、10 +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

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于遏独、制独的方向发展。同菲律宾、越南在落实南海 “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同南亚各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中国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