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就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运用自己掌握的金融理论分析原因,预测效果,写出一篇2000字左右的论文(急)

2022-11-13 13:34热度:493

我自己有一份,不过是我们交过的作业。不知道可以吗?
2010-2011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及其政策操作的主要特点
摘要:2010-201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但物价上涨较快。围绕保持物价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采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我国由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在“中性”定位上稳健操作。
关键词:货币政策 准备金 央行票据

2010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货币信贷增长从上年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但物价上涨较快。
在此期间,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中央银行不断被动购入外汇、吐出过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并直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同时,由于对房地产过热,导致银行发放大量贷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禁止炒房现象,同时也使得大一部分资金流入市场,加剧通货膨胀。
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交替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货币信贷总量调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其政策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由2010年采取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2011货币政策在“中性”定位上稳健操作。
一、灵活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成为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主要工具
灵活安排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加大流动性回收力度。不过,传统的正回购与现券卖断很快受到了央行持有债券资产规模的约束。2010年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2 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2.1 万亿元;2011年加大对中央票据的操作力度。2011年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2011年第三十期中央银行票据。第三十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1年,发行量300亿元,央行6月14日发行10亿1年期央票。
实践证明,在流动性持续较多的情况下,央行票据这一操作工具的推出为货币调控赢得了一定的主动权。同时,央行票据的发行对促进中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重要作用。
二、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深度冻结流动性的作用
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现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回升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重新启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2011年内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应该说,存款准备金工具对于成功进行流动性对冲功不可没,目前其对冲作用甚至超过了公开市场操作。

三、深化差别准备金制度并引入动态调整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1.5%的历史高位。所谓差别准备金率制度,是指对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可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

四、运用再贷款和再贴现促进信贷结构调整
由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已经过剩,再贷款、再贴现在总量上增加的余地不大,再贷款甚至是以回收为主,再贴现的规模也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主要是发挥其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和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功能。一是加强地区间再贷款调剂,扩大对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以及地震灾区等的再贷款限额。
五、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在投资拉动和流动性供给过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冲动往往比较强。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有针对性地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提示金融机构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避免因过度追求利润而盲目进行信贷扩张,应合理、均衡放款;引导金融机构强化资本约束,树立持续稳健经营理念,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体制、机制和工具创新;引导商业银行通过拓展中间业务调整盈利结构,增强持续盈利能力。
实践表明,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措施为市场所预期,增加了政策透明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更大程度地发挥了货币政策的效力。
六、适当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
2010 年前三季度,利率政策保持稳定。第四季度以来,为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抑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于10 月20 日、12 月26 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上调至2.75%,累计上调0.5 个百分点;1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31%上调至5.81%,累计上调0.5 个百分点。12月26 日同时上调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1 年期流动性再贷款利率由3.33%上调至3.85%;1 年期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由2.88%上调至3.35%;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2011年2月9日和4月6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75%提高到3.25%,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81%提高到6.31%,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仍面临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中央银行仍需加强流动性管理,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