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哪些创新?

2024-05-31 15:09热度:7109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农业科技创新。

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应用,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世界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包括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绘好乡村振兴美丽画卷,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助力。

1、活态化。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悠久,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遗产。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不能将这些文化财产束之高阁,而要以活态化的方式呈现乡村民间技艺和农业艺术作品。2、体验化。现在多数的青年人、儿童及大量的城市人群已脱离了乡村生活,对传统的乡村农耕文化一无所知,但是农耕文化和农耕活动对这类人群又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需要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将农事活动与休闲旅游度假相结合,让每一位参与从事农耕、感受农趣,在传承农耕文明的同时,通过原乡、原俗的农耕体验,体验传承农耕文明。3、科技化。科技的进步助推农耕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可以通过借助高科技打造农耕类景观或体验性的旅游项目,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如智能温室、现代农业园、田园小火车、VR麦田、无服务员智能餐厅、高仿真耕作雕塑、温室农业、太空农业、体感植物等新一代休闲农业产品,让游客体验多元农耕文化。4、艺术化。传统农耕文化和艺术具有天然的渊源,如古代的农耕器具、生活用品、祭祀活动、民间歌谣、表演活动等,都是勤劳的人们通过长期的劳作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创造、改造形成的。而在更加注重旅游审美性的当下,农业成为艺术造景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七彩花田、稻田画、麦田怪圈、茶海梯田、稻田迷宫等充满艺术气息的农业景观正在大量涌现。5、文创化。农业与文创深度融合助推“走出去”,文化创意与农业要素的融合能够将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生动、丰富地呈现给消费者,也可提升农产品的情感及多重消费价值,这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价值、塑造农业品牌形象的有效手段。由北京中智游规划的中廖村项目就以“海南原乡黎族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市民农庄 ”为发展模式,打造以黎族文化为灵魂,以特色农产为基础的乡村旅游目的地6、游戏化。通过农耕文化主题乐园寓教于乐,中国的农耕文化凝聚了国人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智慧,丰富的农业科技和农业工具可以通过转化和创新利用,成为当下热衷的旅游爆款产品。7、节庆化。即多元参与的农业嘉年华盛会。农业嘉年华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以狂欢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休闲农业活动,包括特色农产品展销、农业科技展示、创意农业体验、农趣活动、花车巡游、5D动感影院、创意手工等农业体验和娱乐活动,是拓展都市现代农业实现形式、发展方式、运行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新实践。8、全息化。全息农业是将地理信息、网络通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常规农业科学有机结合,在尊重各类生物自然生长规律的同时,充分挖掘利用万物相生相克的天然机理,致力于强化人类和动植物间自然进化的生命记忆信息,打造生物内循环生态链的农业开发模式,智慧种植、全然养殖、四季养生等都是全息农业典型的应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