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货币政策:根据我国货币情况,应选用什么工具,什么政策目标?

2023-10-26 05:35热度:5374

货币政策工具有三种: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准备金。

从国际上的惯例来说,大部分国家喜欢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因为这是市场手段,不会产生经济动荡,但对于我国来说,公开市场操作(虽然近期不断调高央票率)的规模还是比较少,这主要还是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央票或者国债的二级市场不够完善。

我国最喜欢的工具是调整准备金,但其实调整准备金在我国的作用也没有国外那么有效,这主要还是我国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过高,调高准备金,对商业银行影响不是很大,这也是07年不断上调准备金却无法抑制房地产价格的原因。

如果最近的一系列货币收紧措施还是无法抑制过快通胀的话,央行接下来应该会提高基准利率的方法

调节货币的政策工具都有哪些?

楼主您好,我是愉见财经的小编,关于您的这个问题,我想要进行解答~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调节货币、信用和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政府部门管理现代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现实生活中货币政策的使用性要高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体系的总体框架包括多个要素,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运用各种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总需求和宏观经济运行,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时期下展现出不同的政策取向。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一般性信用控制工具是从总量的角度,通过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的调节与控制,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普遍性影响。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这三种工具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基础性的。

首先看存款准备金制度,央行如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那么商业银行所用于发放贷款等业务的货币量就会减少,进而导致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减少,导致利率的上升,如此,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上升而导致市场利率的上升则会影响到各个经济主体的活动,达到紧缩性政策的效果。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多次调整。2004年,人民银行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下图我截选了相关的图片进行参考。

其次看再贴现率,(Discount Rate(美国),Refinancing rate(欧洲))央行如果提高再贴现率,那么将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融资成本的上升,进而融资规模下降,这样货币市场上供给减少,利率上升,同样达到紧缩性的效果,如果降低再贴现率则作用相反。

20世纪20年代,在中央银行开展信用调节业务的早期,再贴现率曾被视为最有效的政策,但由于是否进行再贴现的主动权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再贴现率的作用不是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志随时发挥,使中央银行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因此各国对再贴现率政策的运用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中国人民银行1988年9月1日首次公布再贴现率,比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低5~10%。目前,在美国等金融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量的作用已经减小,其主要作用转变为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来防范金融危机,这与我国现在意义上的再贴现政策存在着重大区别。

最后,公开市场操作,央行通过买入市场债券而使得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下降,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由此看来,央行的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都是通过影响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对经济产生影响的,当然,这些工具的传导和作用的过程还要结合市场成熟度以及开放度等因素。

在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7年第四季度中,明确提出我国目标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精细化程度,“削峰填谷”熨平流动性波动。

同时在最新的数据中,3月26日,央行逆回购继续暂停交易。数据显示,今日有7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全部实现净回笼,为近期央行连续第5日实施流动性净回笼。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OMO)以净回笼为主,基于“削峰填谷”的操作思路,恰恰表明目前流动性供求压力不大,这与短期市场资金面的表现一致。

选择性信用控制工具是中央银行对信用进行的结构性控制的工具,如优惠利率、消费信用控制等。

特定的政策工具则一般与特定的政策目标相适应,是非常规性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都是对应具体的经济状况的,例如美国为应对2007年的次贷危机就曾采取低利率政策等来刺激经济的复苏;我国也在支持国民经济薄弱领域的发展目标之下,往往采取一些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为其提供融资等便利条件。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央行不断推出创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 请参考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12-13页。]在最近央行发布的2017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按照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要求,央行综合运用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临时流动便利等工具灵活提供不同期限流动性,丰富央行流动性工具箱,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精细化程度,“削峰填谷”熨平流动性波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适度、合理稳定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传导应该属于整个货币政策架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工具能否可控、有效是促进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对你的问题有帮助!

参考: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7年第四季度[R]. 北京:中国人民银行.201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央行继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09:43

分为一般性和选择性

一般性: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我了解的比较多),再贴现

选择性: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