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2022应该把钱放在哪儿?

2023-11-04 15:33热度:2746

买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平台的债好多年了,收益6%--7%,中途可转让,稳如狗,比银行理财或基金省心太多。前提条件就是个人金融资产够50万的才能买。其他没把握的平台再好也不碰,很多产品最后都是收割咱投资人的。

过去的2021年,我们看到很多行业受政策影响都在收缩,比如教育培训行业、房地产行业;还有一些行业仍然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比如酒店业、住宿业、餐饮业、航空业、外贸行业。

过去的一年,宏观经济情况复杂,再叠加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不容易,不少人感叹“钱越来越毛了,钱越来越难赚了”。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多地出现了零星疫情,2022年依旧会很难,大家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那么对于有闲钱,有投资理财需要的人来说,今年应该把钱放在哪呢?在资产配置上应当如何规划、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对于投资回报率,今年大家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以稳健为主;过去的一年,整体盈利的投资者很少,反而是那些什么都不参与的人“躺赢”了投资者,这话听上去扎心,但却是真实的写照。

以我身边的人为例,朋友自己开了一家股票交易工作室,去年一年到今年年初,净亏45%离场,连员工工资都没开出来。

今年更是如此,受政策、海外市场、疫情等各项因素的影响,不要对投资收益率抱有太大的希望,要坚持以稳健为主;毕竟整个投资市场也属于金融服务业,既然是“行业”,那就难以摆脱大环境的影响,大环境是不可抗力,不是一个两个人就能改变的。

过去投资市场都喜欢追高,今年应当追求稳健,这一观念一定要有所转变。过去大家追高是因为我们都处在老赛道上,市场走向基本和我们预想的一样,风险也能轻松化解。今年则不同,传统的核心赛道已经切换为新赛道,不止是个人投资者,即便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也对新赛道了解甚少,想靠运气赚钱是不现实的,凭运气赚来的钱终归还是要凭实力亏出去。

这里所说的“降低期望、注重稳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要碰那些看上去能一夜暴富实现阶层跨越的项目,比如外汇、期货和那些不正规不成熟的金融衍生品,这些投资项目看上去收益率诱人,但割韭菜的速度也绝对快,不是普通投资者能把握住的;

二是不要投资认知范围外的项目,如果实在缺乏投资知识,不妨多盯一些固收类和保守保值的产品,比如国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如果再有一些风险承受能力,稳健的理财产品、黄金是二选,ETF基金、科技股是三选。

二:如果实在没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定期存款、国债、大额存单是首选;前些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各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什么股市、债市、基金、保险理财、外汇期货。固然有些投资者凭借以上产品实现了资产增值,但这都是建立在认知范围内和大环境趋稳的基础之上的。

如今受限于纷杂多变的大环境,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模式,回到最初只有银行定期存款、国债、大额存单的那个时期,只投资我们熟悉的产品,而这些最基础的金融产品恰好也是最稳健的、保本的。

近三年,疫情反反复复,多地交替出现零星病例,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存款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手中有粮”才能“遇事不慌”。而存款类的固收产品,恰好迎合了我们的需求。

有些人可能会说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低,跑不赢通胀、跑不赢CPI,存一年就相当于折一年。有这种想法本身没错,但这还是建立在对投资收益率抱有太大期望的基础之上的,依然是追高的思想在作祟。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收益率和风险永远是成正比的,定存利率虽低,但至少保本,能真正让你实现手中余粮不至于亏损,能保证这一点就不够了,有时候什么也不做比“做点什么”要强的多。

另外,分散式的定存,比如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3年期定存各配置一部分资金,不仅能在取消靠档计息的大背景下实现利息收益最大化,也能充分保证流动性,真正能做到“用的到时候能取出来”,试问浮亏30%的股票、浮亏20%的基金,你舍得平仓拿来应急吗?

所以“2022应该把钱放在哪儿”?我的建议是倾向于定存、国债和大额存单这类固收无风险的基础金融产品,当然结合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适当配置一些保本浮动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也是可行的。

三:2022年还要注意降杠杆、减负债、少扩张、合理消费除了在资产配置上要遵循降低收益期望、注重稳健、侧重固收类金融产品之外,面对多变的一年,大家同时还要有“轻装上阵”的理念,金融杠杆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尽量降低负债率,不要背上除了房贷车贷之外的消费贷、网贷等。

同时做生意的要少扩张,先把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好,无度扩张得越大则越不容易调头,其中的风险是很大的;最后就是合理消费,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