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2022新能源补贴新规对消费者有什么影响?

2023-12-02 17:45热度:2088

你好 在2021新能源补贴政策中,车辆享受补贴的门槛没有改变,依然要求车辆的续航里程达到300公里及以上、车企的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达到10000辆、补贴前售价低于30万元(换电车型除外),变的仅是补贴额度。对于续航里程大于等于300公里且在400公里以内的纯电动车,补贴额度为1.3万元,相比2020年少了0.32万元。而续航里程大于等于400公里的车型,补贴金额为1.8万元,相较于去年减少了0.45万元。同时,插电混动车型(包括增程式车型)的补贴额度为0.68万元,相较于去年减少了0.17万元。额度下调幅度都是20%。

这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胜劣汰,其实是更加有利于市场良性发展。那么补贴退坡之后,车企也会做两种选择,一个是自己承担差价,一个则是进行涨价。

市值蒸发4000多亿后,雷军再次遭受重击,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都要从雷军接连退出多家小米关联的子公司,卸任自己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的身份说起。雷军退出小米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雷军卸任的这些公司,其中包含了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广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等。这一下子可以说把小米手机等其他电子产品相关的公司全部卸任退出了。

加上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司马南怒怼联想事件,柳传志被推上风口浪尖,打上了卖国贼的标签。而此前雷军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的偶像是柳传志,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管理公司的技巧,两件事结合在一起,雷军这些卸任的举动就不得不让人引发联想。他这是准备跑路了吗?难道要跟进自己的偶像准备投身美国,网络上不少人为雷军卸任的事情对他骂声不断。

其实雷军只是卸任了和小米有关联的子公司,小米集团和小米科技这些总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依旧还是雷军。小米公关部的总经理回应:这只是正常的人事调动,雷总后面是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去放在造车创业上。小米官方的回应是很正常的,也在意料之中,这是所有事情叠加在一起。资本市场并不认可这份回应。小米集团的股价跌幅超过了百分之三,市值蒸发4000多亿,直接创出近十六个月以来的新低。

网友也不卖账,说事出反常必有妖,但对于雷军的这些谩骂并不能改变他要再次创业的心。要知道,雷军虽然身兼四家公司,但在小米集团最初创业初期,雷军也是选择退出金山和手上的所有工作来专注于小米的手机发展的认真用心专注于一件事的效率,怎么都要比同时很多件事方方面面都要关注来的。

已经五十二岁的雷军选择在退休前再次创业造车。这次创业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失败了,那就可能成为雷军创业生涯中的一个败笔。首先是他的年龄上来了,小米集团的业务有很多,雷军实在是分心乏术,所以才选择不再负责手机、电脑和平板这些电子产品方面的业务。以后小米手机的发布会我们可能也不会再看到雷总出现了。雷军的卸任,一方面是专注造车,另一方面就是放出权力。小米发展这么多年,高管们也有了能力接管,来到放权的时候了,卸任对雷军唯一的影响,就是以后不用再出席子公司那些重大会议做决策了,实际上这些公司的控股人还是的小米。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也成了互联网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了造车,雷军压上了自己大半辈子以来所有的荣誉,一旦失败,之前努力的所有结果都可能化为灰烬。只是不知道。在汽车方面,雷总想要走哪个路线,会不会继续和小米手机一样,通过性价比打入市场?

如果是要走低价的路线,那很有可能会对标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造出来的车,拥有特斯拉相似的造型和配置,然后价格比特斯拉便宜。这种时候大众到底是要选择特斯拉还是选择小米就有的争论了。有人喜欢马斯克的疯狂,就会有人喜欢雷军的时代,但在汽车这条路上,想要走曾经性价比的那条路还是很难的。具体到底如何,我们还是只能等待雷总的结果出来才知道,现在一切都只是猜测罢了。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雷总造车也进入了紧迫的时期,汽车生产的过程需要很多东西。车间的每一项工程也需要盯着,还要自主研发自动驾驶的算法,眼瞅着还要完成2024年量产的交付进度。到了关键的时刻,雷军只能亲自介入,亲自去监管每一个环节,确保不会出错。

小米集团整体的投资运营都在围绕着小米造车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雷军的职务跟着做出调整也是非常合理且正常的。小米汽车的创办过程,目前来看,和当初的小米集团非常的相似。不管是在产品定义还是人才招募,亦或者是整体思路上,人不轻狂妄少年,问心无愧。真君年轻的时候热血沸腾,艰苦创业,到了五十多岁,依旧可以选择再热血一次,期待他能够造车成功的那天。大家对此怎么看?

曾经在华为遭遇美国打压的一段时间里,小米有过高光时刻,网上曾有“华为跌倒,小米吃饱”段子, 小米股价去年年初创造35.9港元/股新高后,不到一年时股价跌幅超54%,市值蒸发超过485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952亿元)。雷军和小米经历了什么?为何股民用脚投票?

手机进军高端,弥补线下渠道需要“大出血”

目前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提出的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报告显示,国内市场排名前七手机品牌分别是vivo、OPPO、苹果、小米、荣耀、华为、Realme。

小米排名第三,与荣耀一样,小米今天的定位:“正式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在小米11周年年度演讲中,雷军喊出“三年时间,拿下全球第一”。

在整个2021年,小米发布了小米11PRO、小米mix 4、小米12三款旗舰机型以及折叠手机小米MIX Fold,无一成为爆款。而且,作为一家互联网针对中低端用户,要转型高端弥补线下渠道空白,需要一个过程。

2020年7月以来,小米着重布局线下门店,设定了三年三万家门店的目标,2021年10月30日,小米已经突破10000家门店。考虑到线下门店会有12个月成熟周期,预期2022年开始线下门店将逐渐开始放量显效。

光大证券尽管给出买入评级,但是却提出了三大风险警示:

手机份额扩张不及预期:倘若公司手机出货份额提升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份额提升不及预期,将导致公司业绩增速打折扣。

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倘若公司在海外市场尤其是IoT品类拓展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业绩增速持续性表现。

互联网变现不及预期:互联网业务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倘若互联网业务增速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业绩增速持续性表现。

百亿砸汽车,短期看不到盈利

在手机圈叱咤风云10年的雷军已“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2021年3月底一次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将全资造车。9月,小米造车公司成立,注资100亿元,雷军亲自挂帅。

小米2020年全年净利润才130亿元,每年拿出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造车,相当于花掉小米一半净利润。然而,新能源汽车也是一个高投入、回报期长的行业,贾跃亭“债台高筑”就是前车之鉴。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算过一笔账“没有200亿别想造车”,至少要拿出400亿元运作经费。来自第三方媒体统计,蔚来、小鹏、理想累计投融资总额分别为96亿美元、77亿美元、31.6亿美元,而且至今均仍未盈利。

根据公开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蔚来汽车亏损53.04亿元,理想汽车亏损1.52亿元,小鹏汽车亏损27.32亿元。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经对外表示,“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

根据雷军对汽车设想,小米汽车将在北京建设年产量30万辆车工厂,汽车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作为汽车行业“门外汉”,短期可能难以盈利。更值得留意的是,一旦智能汽车失败,风险就可想而知。

雷军真的要删除炒股软件吗?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7月9日小米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7港元/股,上市当日,雷军曾说要让上市当日买入小米的投资者股价翻倍。然而,股价故意给雷总难看,上市即破发,2019年9月2日小米集团股价一度至8.28港元/股最低点。可见,雷军是一个优秀创业者,但并不是一位高明的股票推荐师。

2021年1月4日,小米股价收盘报34港元/股,终于实现雷军让IPO投资者赚一倍承诺。然而,雷军见好就收。雷军表示,再也不用关心股票,并删除了所有股票软件。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告诉股民,上市当初让你们买,赚一倍,已兑现,所以,雷总也不炒股了。

最后,不要用小散的心去猜忌富豪的操作。在2021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上,雷军以1153亿元财富排名第26位。因此,雷军并不屑于炒股赚钱,因此,更不会下载手机软件交易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