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比亚迪造不出两田的混动车吗?

2023-12-02 19:51热度:576

「F3DM_绿混系统」2008年装车(=ECVT)「两田」混动技术与比亚迪DM系列相比,技术水平如何?这一问题早期还需要列举各种数据进行解析,现在不用这么麻烦了。因为丰田汽车基本放弃其特有的ECVT,选择与比亚迪合资成立公司研发新能源技术;这种战略合作说白了就是比亚迪开启了平台外供模式,与其合作的企业内部信息说明为:超30家车企!这一轮合作让丰田粉丝备受打击,因为“技术信仰”忽然崩塌了。下面来看一看ECVT与绿混系统的异同。

DM1.0_绿混CVT_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F3DM装备的变速箱被定义为「CVT」知识点:初代F3DM插电混动汽车的CVT并不是传统类型,不采用低级的带轮钢带传动模式。其内部结构集成了两台电动机:M1电机为发电电机,与内燃机串联控制一组齿轮组;功能为行驶中发电实现增程驾驶模式,其次在车辆中高速驾驶时辅助输出动力。M2电机为驱动电机,作用为单独驱动车辆以纯电模式行驶,在混动模式中合并输出,结构特点参考下图。

「绿混系统」是真正的CVT,因其“内燃机+M1”组合是依靠发动机转速升降调整输出功率,车速升降完全没有动力中断,M2电机与减速齿轮也是同理。不过这种结构的缺点也很突出,那就是内燃机只有一个前进挡,辅助输出动力时很难理想的控制NVH与耗油量。同时集成双电机的变速箱限制了电机功率,这对提升车辆性能是有些障碍的;虽然2008款的F3DM也有“10.5秒”破百成绩,相比新款的ECVT日系混动汽车还有些领先优势,但比亚迪要求不低。

ECVT丰田本田关键词:太阳轮。这两个品牌的ECVT变速箱,其概念是比亚迪「DM1.0_CVT+E前缀」,仅此而已。因其基础结构是没有区别的,加上个所谓的“太阳轮”又有什么意义呢?基础的DM绿混的两组动力传动系统已经实现了理想的CVT模式,所以这种技术没有什么亮点可言。那么这种电动机的优缺点也就与DM绿混系统完全相同,甚至还不如后期的仿制机型EDU。

上汽「EDU_2AT」是绿混系统的逆向产品,本质是非核心研发人员的“挖角”的结果。不过这台机器的最新机型倒是也有些升级,比如内燃机与变速箱发电电机串联后,其物理齿轮组(挡位)增加到5个,这就能更高效的调整内燃机的辅助输出状态了。然而不论是DM1.0、ECVT还是EDU,其最大的缺点仍然是限制功率,同时作为横置变速箱集成电机后也只能驱动前轮,而且维保成本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才是比亚迪淘汰DM绿混的原因。(下图左为模拟)

DM3.0内燃机+BSG+HDCT电动机自由布局比亚迪现阶段使用的3.0代插电混动平台,其内燃机集成了「BSG发电启动一体机」,实现的是与绿混系统增程式驾驶模式相同的功能。不过变速箱却能匹配常规的六档HDCT,也就是混动汽车专用湿式双离合,这是目前并联式PHEV内燃机前进挡最高的标准。而且这台机器可以与BSG配合换挡,指低速换挡时由BSG稳定发动机转速,实现换挡不丢转的绝对平顺,状态仍旧等同于CVT。

电动机采用独立布局,可以为最基础的P3前置驱动(前驱车),功率最低也有110kw。中等标准会选择P4后桥架构,实现的是车辆纯电与增程模式为后轮驱动,HEV混动模式为全时四驱,电机功率一般为120/180kw。最高等级为「P3+P4」的双电机驱动,实现的是所有模式的全时四驱。前轮驱动的ECVT/EDU与DM3.0还有可比性吗?但为什么两田不逆向这套技术呢?日系车企的逆向能力是很强的。

总结:DM3.0的制造成本高很多,如果不能自主研发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以及配套电子配置的话,除了比亚迪以外的企业使用这一平台都无法控制车辆的价格。所以至今也只有比亚迪敢于使用高标准的并联式PHEV平台,这是扎实的基础带来的技术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日系车企的地位比燃油车时代还要低,这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共享天和MCN头条号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恕我直言,我看不上两田的那种混动。byd的插混本身就包含了两田那种混动模式了,再优化下在节油方面平起平坐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