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要闻

国际油价大跌,下周五2021年11月5日我国油价会不会下调?

2024-06-01 06:37热度:1823

个人认为不会,最起码要等半个月后或是更长,每次国际油价大跌,国内油价都是稳如泰山,没有马上跟风,就算会跌了都是跌的可怜,仿佛是跟广大司机开个玩笑,就跌的那一毛几分,而涨价呢不是一毛就是几角,让老百姓实是难以理解。

现在92#油价都逼近8元时代了,个个司机们都说要卖车了,油价贵的离谱快开不起车,不单单只汽油价猛涨,还有煤气等都在涨,家庭用的瓶装煤气都涨到130多一瓶了,物价真是一天一个样。

中国汽油消费还有淡旺季吗?

从2018年三季度至今,受降低柴汽比、增产汽油的影响,中国汽油净供应量的陡增,使得汽油的技术面走势长期偏低,这已经严重干扰了汽油淡旺季特征的表现。未来,中国汽油供应面的调整势在必行,合理、富有弹性的汽油市场反馈,少不了汽油淡旺季特征的回归。

一般来说,中国柴油消费具备比较明显的淡旺季特征,汽油消费的淡旺季特征则并不明显。不过,这并不是说汽油完全没有淡旺季特征。只是,汽油的实际消费量爆发力不足,很难得以体现,所以,我们常常将汽油的中下游采购旺季也算作汽油的消费旺季。一般意义上,中国汽油消费旺季与中国的假期安排密切相关。其中,元旦,作为全年第一个假期,在其前后所产生的汽油消费带动作用往往并不明显。不过,由于临近农历春节,中下游汽油备货工作会陆续开始,这常常使得汽油市场会出现一定的高涨行情,但这只是终端采购旺季,并不是实际消费旺季。

春节假期,一般在1月底至2月初,这是全年汽油消费最旺盛的时间段之一。不过,人们按照习俗,正常生产存在歇业或是停产的情况,所以在春节前后,汽油的走势往往是下行的趋势。而在假期结束之后,汽油才会更一步的表现出其消费旺季的特征,价格的技术面强势属性也会展露无遗。

清明假期,这是一个比较神奇的时间段,在短短的3天时间内,汽油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消费旺季属性。一般,清明节前三天,汽油价格的技术面就会表现出走强的趋势,而在清明过后技术面强势则会迅速减弱。卓创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应该是与春季气温回升,踏青春游增多带动汽油消费有关。

“五一”劳动节、端午假期,这两个假期具备比较明显的“鸡肋”特征,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两个假期,基本不会对汽油价格的技术面走势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不会存在明显的采购行情。这一点与我们的认知是有偏差的。而出现这种情况,大概率会是气温不断升高,国内汽油消费由旺转淡的惯性作用导致。

中秋、国庆假期,这是全年汽油消费另一个最旺盛的时间段。这段时间,由于气温下降,秋高气爽,恰逢假期时间较长,出行会相应增多,从而带动汽油消费进入旺盛周期。不过,与清明假期类似,从9月下旬开始,汽油的备货就会陆续开始,拉动汽油的技术面开始逐步走强,而真正进入长假之时,汽油价格的技术面强势则会相应降温。

除去上述假期之外,还需要注意,每年的8月中旬开始,暑期学生出行也是一个亮点,汽油的技术面也会存在走强的特征,这个走强的过程会一直延续至9月份。当然,这并不能说明8月中旬后是汽油就已经开始进入消费旺季,这只是汽油由相对淡季转旺的时间阶段。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每年的6-7月份,按照常识气温升高,进入炎夏,空调使用增多,拉动汽油消费,但这个常识是比较值得商榷的。因为,6-7月份汽油价格的技术面会迅速走弱,并在7月份到达最低点,这与常识是相悖的。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在空调带动汽油用量增多的同时,高温也在阻碍大众出行的积极性,这段时间实际上是全年汽油消费最为低迷的时期。所以,对于常识,我们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待,用冷静、公正、客观来做判断。

从2018年三季度至今,受降低柴汽比、增产汽油的影响,中国汽油净供应量的陡增,使得汽油的技术面走势长期偏低,这已经严重干扰了汽油淡旺季特征的表现。未来,中国汽油供应面的调整势在必行,合理、富有弹性的汽油市场反馈,少不了汽油淡旺季特征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