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如何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23-11-05 12:39热度:8702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脱贫攻坚虽然取得重大成果, 但工作开展仅仅一年,举措落实、政策见效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 对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对取得的 成绩不能高估,对存在的困难也不能低估。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 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 确提出,要再解决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完成340万 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可以说,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国剩余贫困人口还有4000多万,脱贫难度也越来越大。 很多贫困县为追求扶贫短期内有明显突破,往往采取“先易后难”, 集中力量帮扶相对容易脱贫的贫困村、贫困人口,将贫中之贫、困 中之困推后安排,攻坚难度递增。
  。目前,扶贫对象基本能做到不愁吃、 不愁穿,但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尤其是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在一些地方面临一定的困难。剩余贫困人 口向老、少、边等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这些地区大都生存环境恶劣, 致贫原因复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口大,仍需深人攻坚。
  农村 贫困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 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必要技能的少数民族贫 困群众,脱贫难度很大,亟待采取综合举措。当前,脱贫攻坚进人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必须进一 步加大工作力度,深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要始终坚持发挥政 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始终 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更加注重 长短结合解决贫困问题,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扶贫中的作用, 更加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确保如期完成脱贫目标。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集中力量攻坚。精准识别攻坚堡垒,查脱贫任务较重的县、乡、村,找出“两不愁、三保障” 的薄弱方面,统筹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补齐脱贫短板,消除贫困死角。 将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 倾斜支持力度,减少因灾、因学、因病致贫返贫。
  将农村贫困老年人、 贫困残疾人等作为群体攻坚重点,加大资产收益扶贫、社保兜底等 方面扶持力度,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将保障住房安全作 为工作攻坚重点,加大对任务较重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 造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督促各地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筹措、运行 机制,简化项目用地审批程序,严格规范建房标准,注重做好搬迁 后帮扶工作,确保搬迁稳得住、能脱贫。
  二、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 产业是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依托,也是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根基。 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种养业、手工业、乡村旅游等 带动力强、增收效果好、有市场前景的优势产业,政府不搞强迫 命令、包办代替。
  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提高扶贫产业的增值收益。创新产业项目带动脱贫方式,强化合 作社、大户、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人口分享产 业发展红利。加强产业扶贫不能“只管种养、不管市场”,要通 过区域品牌创建、推进“互联网+”扶贫、发展订单农业、改善市 场条件等多种形式,把市场销路问题想在前面,防止出现积压滞销、 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要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长效机制,通过土 地托管、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农村土地经营权人股等方式,让贫 困农民通过股权分红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 区,加快实施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让一 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等,以生态建设保护 促脱贫。
  三、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总体上看,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欠账仍 然较多,制约“造血式”扶贫。要在项目、筹资方面继续对贫困地 区给予倾斜支持,加快破除瓶颈制约,增强对贫困人口发展生产、 改善生活的支撑能力,促进持续稳定脱贫。
  在“十三五”时期,谋 划实施一批大型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在干旱缺水地区建设综 合性节水灌溉工程,在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村加快建设通村公路和通 组硬化路,在电力资源富裕地区抓紧布局输电网等,同时找准基础 设施工程项目与贫困户增收脱贫的结合点,确保贫困人口受益。
  统 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补齐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的短 板,注重建立防范因学、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四、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进一步做好扶贫劳务协作。 劳务输出是见效最快、最可持续的一项脱贫举措。总结推广粤湘鄂 劳务协作试点经验,推进多层次劳务协作。
  一是做好精准对接,输 出地发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在建档立卡工作基础上,对 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开展摸查,定期跟踪回访;输入地对存量的贫困 务工人员,把务工信息核实核准,对新增的贫困务工人员,把工作 岗位对接好。扶贫部门与人社部门之间、输出地与输人地之间要加 强信息共享。
  二是确保稳定就业,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务工人员“一 对一”就业帮扶,鼓励用工企业优先使用,及时了解岗位变动情况, 对因企业倒闭或裁员失业的,要为他们寻找新的岗位,优先推荐上 岗。三是加强省内各市、市内各县的扶贫劳务对接。指导东部地区 在做好外来贫困务工人员就业帮扶的同时,重视通过东部在中西部 所办企业帮助贫困人口就业。
  五、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注重推动稳定脱贫、走上致富道路。脱贫攻坚既要重视采取超常规措施消除绝对贫困,也要 重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要巩固脱贫成果,在一定时期内,做到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通过持续帮扶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扶 上马送一程。
  要解决返贫问题,对已脱贫农户因遭遇自然灾害、家 庭成员罹患疾病、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卖难”等原因返贫的, 要及时监测反馈,及时给予救助和帮扶:要强化致富支撑,除无业 可扶无力脱贫、必须采取低保兜底的贫困户外,要确保每个脱贫 户都至少有一项稳定增收致富门路,如产业、就业、资产收益等。
   要发展集体经济,把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稳定脱贫致富。要在 确保实现五年攻坚目标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扎实推进长期 问题解决,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着手,在教育培训、劳务 输出、志愿者帮扶等方面综合施策,逐步扭转改变贫困地区落后 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促进贫困群众更好融人现代文明,为长远 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六、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注重强化监督考核促进工作落实。认真查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格执行 制度,敢于动真碰硬,确保政策举措不打折扣、脱贫成绩不含水分。 对各种弄虚作假搞数字人贫、数字脱贫的,要坚决查处。对把脱贫 工作“文件化”“会议化” “表格化”的,要坚决纠正。
  对热衷于“垒 大户” “造盆景”的,要坚决杜绝。对搞劳民伤财的扶贫政绩工程的, 要坚决禁止。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建立台账、责任到人,有效 传导压力。强化督查巡查问责,发挥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严 把退出关,消除各种形式主义生存的空间。改进扶贫监督方式,将 暗访机制化,直接堵到村口,查找差距和问题,推动基层认真做好 扶贫工作。
  改进干部作风,对不作为、不务实、不合格的贫困村第 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及时召回撤换。强化监督问责,也要避免形式 主义,要坚决砍掉那些不必要的检查评估,坚决砍掉那些重复冗繁 的填表报数,让基层干部腾出宝贵时间和精力去为贫困群众办实事、 解难题。七、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扶贫必先扶志。如果不能充分发动贫困群众,扶贫就只 是治标不治本,帮扶效果就很难持续。要注重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的“双轮驱动”。脱贫 攻坚不能干部干、群众看。要完善帮扶内容,既要解决物质贫困, 也要解决“素质贫困”。
  要改进帮扶举措,扩大贫困群众在扶贫项 目各个环节的参与程度,政策不能养懒汉。要改进帮扶方式,注重 提供群众真正需要的技能培训,提高项目的吸引力和带动力。产业 扶贫项目、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等要尽可能多地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市 场。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可考虑将一些帮扶政策和贫困群众参与 情况挂钩,多劳多得,减少“等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