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美国依赖中国哪些方面 中美关系问题(懂的多的大虾进)

2023-11-05 16:02热度:4688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性大国,从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平解决国际问题,美国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也离不开美国,双方都是举足轻中的重要世界大国,和则两利,斗则两败俱伤,都会做一些妥协让步,不可能坏到那里去。但如果美国佬不让步,我国也会奉陪到底。美国的外交是个很成熟的国家,他不可能和中国抗到底,我国也会见好就收。

跪求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知识,越详细越好,谢谢!

合理看待中美贸易摩擦

中国在全球商品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贸易角色,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贸易额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也将会越来越多,尤其是与全球最为重要的贸易大国美国。因此,我们需要合理面对这一问题,与美国人一道解决这些问题。

一、中美贸易关系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通过这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深化,不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美国,对全球而言,中美贸易关系都举足轻重。2001年中国对美国全年进出口总额为804.8亿美元,入世后第一年即2002年全年增长20.8%,达到了971.8亿美元,2003年与2002相比又增长了30个百分点,达到破纪录的1263亿美元。2004年继续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696亿美元,在2003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34.3%。2005年这一趋势并未减缓,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总额仍旧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仅头一个月对美出口就增长了41.1%。

互补性强也是中美贸易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很多是美国不生产或生产成本很高的产品,包括鞋子、服装、玩具、家电、五金产品、灯具和家具等;美国向中国出口主要是农产品和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品,如飞机、电站设备、石油设备、化工产品和机械设备等。如果没有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美国消费者为同样的产品将多支付至少2-3倍的价格,消费者剩余将大为减少。美国消费者从中美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福利。同样,中国进口的美国商品很多都是中国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很高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中美贸易是一种互惠互利的交往。

目前,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按照这样速度增长下去,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中美迟早会相互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伙伴。

二、中美贸易关系中的杂音

第一个影响中美贸易关系的因素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问题。2001年中美贸易赤字为280.8亿美元;2002年达到427亿美元;2003年增加至586亿美元;2004年这一数字为802.7亿美元,同比增长36.8%。由此可以看到中美贸易赤字伴随着中美贸易额的增加也在扩张。由于美国目前正经历着双赤字的困扰,整个美国贸易赤字也屡创新高,因此在这一时期对美贸易赤字问题也格外敏感。

第二个问题是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自从日本人首次提出人民币升值问题后,西方开始对人民币的币值和汇率制度进行攻击。在中美贸易逆差加剧的大背景下,部分美国人将其归咎于人民币过低的币值。因为自从美元贬值以来,美国出口商品在欧洲和日本都获得了巨大的汇率优势,唯独在中国例外,因为中国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中国不仅没有因为美元贬值而削弱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反而伴随着美元的贬值而享受到更多出口优势。所以,部分美国国会议员打算通过迫使中国改变其汇率政策进而升值人民币的策略来达到减缓贸易赤字的目的。相信在贸易赤字问题解决之前中美双方会在这一问题上纠缠很久。

第三个影响中美贸易关系的因素是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已无法恣意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但是在中美入世协定中规定中国在入世后15年内仍将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对中国打赢反倾销官司非常不利。所以,入世后美国更多的是采用反倾销调查来削减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第四个影响因素是美国国内制造产业及工会对美国政府施加的要求对中国产品进行限制的压力。随着美国产业的升级和制造业的转移,许多美国工人面临着失业危险。因为与发展中国家源源不断供给的廉价劳动力相比,美国高工资水平下生产出来的低附加值制造品毫无竞争力可言。所以在竞选年份,美国竞选人常常会把这个问题挑出来讨好选民,对中美贸易摩擦推波助澜。

除了以上四个主要因素之外,还有诸如环境问题,劳工问题,以及政治歧视等问题,但随着中美关系的提升,这些因素较少影响中美贸易关系。正如鲍威尔所说,中美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三、中美贸易战打不起来

对于美中贸易赤字,中美双方首先要认识到,中美贸易赤字并不像美国统计的那样夸张。由于中美统计方法上的差异,美国统计的对华贸易赤字远大于中国统计的对美贸易顺差。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统计的出口未完全包括经第三国出口到美国的转口额,而美国统计的进口却包括了经第三国进口到美国的转口额,尤其是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据中国香港统计,1995年中国经香港出口到美国的转口额为276亿美元,2003年为334亿美元(参见表二,表三)。其次,通过对华贸易限制来减少中国商品的进口,无助于减少美国贸易赤字。如果某些中国商品被挤出美国,其他与中国同样具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如墨西哥,印度,孟加拉等的廉价商品将会取代中国商品。对美国而言,贸易赤字并不会大幅变化,变化的只是进口来源地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第三,通过贸易保护来减少贸易赤字不利于美国产业升级。贸易保护将会阻扰通过外国竞争来促使美国产业升级的能力,那些原本会被进口品挤出市场的厂家因此而继续存活下来,美国产品将更多的是劳动密集型而不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虽然这样会扩大就业,但是工人的工资并不能得到提高,因为统计表明只有使用的资本产品越多劳动者的收入才越高。

所以,对美方而言,解决贸易赤字的关键并不在于限制从中国的进口。限制进口对中美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只会两败俱伤。因此我想美国一定会将其贸易关注点放在扩大对美出口方面,比如通过促进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来加大对华服务产品的出口。而且,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情况下,如果中美双方无法协商一致,那么中美贸易纠纷将更多的是在WTO框架下给与解决,这样就赋予的中美解决贸易纠纷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余地。如美国新任贸易代表波特曼(Rob Portman)接受CNBC采访时称布什政府并不赞成对中国或贸易保护主义进行威胁。他称任何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的行为可能会违反国际法,他还称他的工作重点是让中国市场对美国产品敞开大门。波特曼的言论将避免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他还表示,美国必须继续增加对中国的出口,以保证贸易关系的公平。

对于诸如反倾销调查,保障措施等非关税壁垒而言,虽然美方越来越多的使用这类手段,但其应用这些方法的能力越来越受限制。对中国日用品和纺织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实施保障措施不仅仅会伤害中国出口商,而且也会对美国进口商尤其是美国零售商造成巨大损害。因此,美国进口商和零售商成为了中国出口商最大的说客。根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2004年12月31日的报道,在规范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体制的《多边纺织品协定》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际,美国纺织品制造商们向政府提交寻求保护的请愿书,以期免遭来自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冲击。但是美国纺织品及服装进口商协会(US Association of Importers of Textiles and Apparel)向法院提交了诉讼请求,极力阻止政府受理纺织品制造商们的申诉。该协会是一个代表美国许多大型零售商的贸易团体,这些零售商包括J.C. Penney Co.和Liz Claiborne Inc.。美国国际贸易法庭的法官Richard Goldberg对此曾签发过一项临时禁令,要求布什(Bush)政府暂停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施加新限制的诉求。Goldberg认为,布什政府似乎无权以纺织品市场受到冲击威胁为由而实施进口限制条款。任何试图对中国产品实施限制的企图,必然会遭到来自美国大型零售商和在华跨国公司的强力反对,他们也成为促进中美贸易顺利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因为在美国尤其是在美国国会还存在着一股贸易保护主义势力。2005年4月6日,67名国会议员支持于7月对由Charles Schumer提出的法案进行投票表决,该法案要求中国必须在6个月内对其货币进行调整,否则将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这一结果甚至超出了法案提交人的预期,因为该法案的反对者已明确指出该法案是违反世贸规则的。但即使如此,部分美国议员为了争取选票而不惜采取这种严重违反公平贸易规则的做法。并且,在国会的压力之下,美国政府也开始对来自中国的部分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限制部分中国纺织品的进口,这一举措已经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虽然部分有识之士认为,减少来自中国的进口并不能减少美国贸易赤字,相反只会减少美国消费者剩余,迫使人民币升值也不能缓解美国贸易赤字,相反只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但还是有部分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未能及时转型的利益团体不惜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走上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道路。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争取这些有识之士的支持,一方面也要不断提升我国的产品层次,尽量减少摩擦产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