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缓解呼和浩特停车难,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2024-01-29 03:39热度:7164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构成这种现状的成因。先来说说机动车保有量,据相关统计数据,呼和浩特市已经有120多万辆机动车,而且这个数字每天还在增加。当然了这些车不可能同时都在市区,但是粗略估计上百万可能是有的。面对这么大的基数,停车困难也就不足为奇,停车位似乎是永远都不够!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大家的出行效率低,时间成本高,整体出行体验差,从而也就有了抱怨与不满!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停车难的区域,大家可能都有感受,比较难停车的地段主要集中在商圈、各大医院、体量较大的居民区、公司云集的办公写字楼、大型餐饮娱乐集中街区等。上述这些区域停车相对都比较困难,有的地方等一小时你都不见得能找到车位。那么这个难题该如何解决呢?老贺有几个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觉得有几个层面可以做出相应调整。

首先是居民区,这点在大部分小区都存在,老旧小区地势狭小,车位先天不足。新小区车位卖价高,车位租金贵,导致部分人买不起或者租不起。鉴于这种情况,这两类小区居民便会就近选择,挤占公共车位。更关键的是,有的人不买车位,但会买车,有的家庭会买两三辆,长期占用的并不在少数。

这类区域停车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老旧小区可进一步牺牲公共区域的其它用地,比如绿化,比如部分公共设施,用于居民停车。这事儿总得有个取舍,注定不会太完美,先天因素赶不上后期发展,也是无奈之举!

新建小区要配备足够数量的车位,车位和房子一起绑定销售,买房就要买车位,不过这可能需要政策支持,但是不管怎样,要在最大程度上促使各小区车辆停车在小区内部消化。

再来说说商圈,商圈同样在建设之初就要考虑足够的车位配比,这点可能一直在做,但数量是否达到预期,得打个问号?去年去无锡时逛过几家商场,商场是新建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体量够大人流够多,但巨大的地下地上停车场足够满足需要,完全不需要等待,说明这个事儿可以做到,只不过是如何操作的问题。

回归到呼市的商圈停车,老的商圈个人觉得可以多建立体停车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周转率,这点可以以时间为限,继续提高超时计费,促使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上述地区,这样做即环保效率又高,同时也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个难题。

对于餐饮街区,既然有这样的定位,就应该考虑到实际需求,即要尽最大程度施划停车位,同时也要考虑配建立体停车场,而且要立足长远,起点及标准要高,数量上要达到足够的需求。

除了上述这些措施之外,可以尝试运用大数据的力量,在所有街区公共停车位实行超时收费或者处罚,对于长期占用或者僵尸车进行有效清理,以此来进一步提高车位流动性。同时也要治理各单位员工上班期间占用公共车位问题,督促各单位自行解决停车问题,单位内部消化解决。

其实面对当下呼和浩特市的现状,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需要全体市民提高意识,转变观念,尽最大可能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我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元,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公交车、地铁、共享汽车、出租车、共享单车等等,加上呼市的城区面积并不是太大,大家完全可以借助这些公共交通工具解决出行。成本低而且环保,应该成为主流方式,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停车难会得到缓解,市区的拥堵同样会得到改善。

最后想说的是,城市共建离不开每一个个体,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政府相关部门在努力,我们也要尽一份力量,只有这样,一切才会更和谐,人居生活才会更幸福,城市才会更美好!

(乐于分享,勤于更新,立足呼市,用文字记录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为大家提供茶余饭后的些许资讯,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多多分享,也不枉老贺这一份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