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政府何时实施扩张性货性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2023-11-05 11:42热度:8648

在经济发展速度降低或通货紧缩显现的情况下,为了刺激经济政府会通过央行增发货币或公开市场操作等增大货币的供应量给经济注入动力。
在经济过热或通胀预期日益明显的经济形势下(比如年初开始中国的经济形势),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等的负面因素显现,政府一般会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或提高存款基准借贷利率等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来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2011年我国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国内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这表明我国此前应对金融危机时的刺激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式退出,也是对央行此前提出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政策注解。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名义上执行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2009年,实际执行的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虽然是真正的适度宽松,但由于2009年投放的货币基数较高,因此执行效果上是令过剩货币进一步增加。目前,虽然全球经济(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复苏之路仍比较崎岖,但中国经济形势与欧美有较大区别。因此我国将正式从金融危机后特殊情况下执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中退出。2008年末提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原定于2011年末执行完毕,在房地产方面,无论是投资性购房信贷需求还是房地产开发贷款需求都将被持续抑制,这是货币政策转向的经济基本面基础。

在我们看来,稳健而不是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说法,在未来的实际执行中将会是适度收紧,并且给货币政策的相机微调保留了空间。明年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国内的通胀形势的发展,调控之下的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2011年货币政策的执行可能有一定的变化。因此不宜在今年年末就估死明年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

关于明年货币政策最关键的指标,即新增贷款规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日前的表态可作为参考。夏斌表示,明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信贷增速将放缓,预计全年信贷规模为7万亿元人民币。他还表示,明年的信贷政策将会偏紧,而货币供应量M2增长则控制在15%。

从十多年新增贷款的历史来看,某一年贷款大幅增长后的两三年,都会有新增贷款规模的下降。1997年新增贷款从1996年的10612亿猛增至13757亿,随后的1998~2000年持续下降为11610亿、7210亿和5636亿。2003年新增贷款从2002年的18979亿猛增至27702亿,随后2004~2005年分别降至18367亿和17326亿。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高达9.63万亿,今年预期降至7.5万亿~7.8万亿,明年降至7万亿甚至更低的水平也很正常。2003~2007年,我国经济连续五年增幅在10%以上,同期贷款余额分别增长了21.10%、11.55%、9.77%、15.71%和16.16%,复合增速为15%。在经济转型的关口,我国经济明年没有必要实现10%的增长,则贷款增长15%这个曾实现我国经济复合增长10%以上的速度,完全可以满足明年经济增长的需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今年要求,在明年末之前,我国商业银行要将表外贷款全部转入表内,估计多数银行今年执行的力度较小,则明年表外信贷的收缩,将导致实际新增贷款的减少。另外房地产信托明年继续收紧的概率较大,这都会令信贷供给偏紧。

具体的贷款投放,预期银监会仍会遵循类似于今年四个季度新增贷款3∶3∶2∶2均衡投放的调控思路。与今年信贷总量可能被突破近3000亿元不同的是,明年的总量控制将更严。这虽然不利于银行“早放贷早收益”的经营思路的实现,但偏紧的额度仍有利于银行利差的提高。

在整体适度从紧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具体执行时,将因产业结构、区域不同而有差异,比如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照。而西部重点发展区域,也会得到差异化的政策“关照”。节能减排的继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今年新开工580万套保障房的后续建设资金和明年1000万套保障房新开工计划等,都可能在货币政策中得到体现。

我国货币政策回归稳健非常有必要,较少的新增信贷规模完全可以满足中国经济增长的需要。偏紧的信贷供给不光是对冲2009~2011年过度投放的货币的必要,而且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