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求解释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谢谢~

2023-12-02 20:40热度:7770

直接用作法、工具来解释,死嗑文字的定义请查百度。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存款准备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率是说商业银行根据吸收的存款数量要放到中央银行一部分现金作为保证金,避免发生支付风险;贴现率是说企业拿着手中的未到期票据可到商业银行兑换现金,同时支付一定的利息,这个比率就是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就是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常见的就是买卖国债。通过这三种工具达到调控流通中货币量的作用。财政政策一般包含政府支出和税收两个部分。政府支出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购买,比如军用物资、修路建桥、希望小学、教师工资等。二是政府转移支付,比如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等。主要是为了调节社会公平程度。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税收与政府支出之间的差额就是财政赤字与盈余。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 (1)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更多..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operation)是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企业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的战略层次活动。 更多..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 (3)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是指用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或措施。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 1、税收 税收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具有其他政策工具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形式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规定性,所以它具有调节的权威性、直接性和广泛性。权威性是指依法治税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直接性是指税收分配直接调节经济利益主体的直接经济利益。广泛性是指税收分配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税收政策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税收总规模的确定和通过税收要素对税收负担的安排,以及税负转嫁。 2、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是指政府经常预算的支出。它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 购买性支出 作为一种政府的直接消费支出,直接形成着市场购买力即对市场形成着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这样,购买性支出的增加和减少,就直接通过影响市场需求而作用于宏观经济的运行。 转移性支出 是通过“财政收入――国库――政府支付”的过程将货币收入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它并不直接形成着市场购买力。由于它直接成为民间的收入,这就可能增大民间消费和投资的需求。这样看来,转移性支出的增加和减少,是间接作用于宏观经济运行。 3、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指政府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的项目主要是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主导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可见,政府投资在提高社会总供给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政府对基础性产业的投资,可将原来的“基础瓶颈”制约所压抑的民间部门的投资潜力和生产潜力释放出来,从而产生“乘数效应”。二是政府对新兴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可以弥补投资市场的缺陷。私人投资者一般不愿意投资新兴主导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所以需要政府投资,从而提高未来社会的供给能力。 4、公债 公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不仅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的政策手段。 公债政策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效应上: 一是“挤出效应”,即政府发行公债使民间部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减少,从而对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起调节作用。二是“货币效应”,即公债发行引起货币供求的变动。它一方面可能使部分“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由于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公债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起货币供求的变动。三是“收入效应”,即公债的发行与偿还引起纳税人与公债持有人间收入转移,以及“代际”收入与负担的转移。因为政府借款主要依靠还债年度增加税收来偿还,这样,一方面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必然减少,债务持有人收回本金和利息从而可支配收入增加。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手段 需要看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什么了 是要控制通胀 还是要刺激经济增长 这个分为三种组合情况: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而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增加货币的供给。显然,“双松”政策的结果,必然使社会的总需求扩大。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政策配合,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但却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来限制消费与投资 ,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缩支出的规模,减少货币的供给。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制止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会带来经济停滞的膨胀。 3、松的财政政策的紧的财政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紧的财政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

一,政策工具不同:财政政策 的工具是: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政府税收。货币政策 的工具是: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变动法定准备率,道义劝告。二,作用过程不同:财政政策 政府变动支出水平和税收以稳定总需求,使之接近物价稳定。包括紧缩性和扩张性的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总需求) 三,调控目标不同:财政政策调控目标: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 。四,政策时滞不同:货币政策 受到外部时滞影响财政政策 受到内部时滞影响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