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古代农业技术有哪些?

2023-11-05 06:44热度:6848

我国古代就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只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就可以改良成良田。宋代的农学家陈旉在《农书》中说:“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确,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治之得宜,皆可成就。”我国古代在土壤改良中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这种观点的具体体现。

我国还有一种很古老的治理盐碱地的方法,种稻洗盐。战国时,西门豹治邺,就已运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终古斥卤,生之稻粱”的成效。明代万历时,保定巡抚汪应蛟,在葛沽、白塘盐碱地上开荒用的也是这种办法。

我国古代农业所使用的肥料,大多都是有机肥这种肥料需要腐熟之后才可使用。这样既不会因有机肥发酵而烧坏庄稼,又可因有机物分解而提高肥效,所以我国历史上都十分重视对肥料的积制和加工。

战国时,我国已使用人粪尿、畜粪、杂草、草木灰等作肥料。 到秦汉时期,厩肥、蚕矢、缲蛹汁、骨汁、豆箕、河泥等亦被利用为肥料,其中厩肥在这时特别发达。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使用上述的肥料之外,又将旧墙土和栽培绿肥作为肥料,其中栽培绿肥作肥料,在我国肥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国开辟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肥料来源。

到宋元时期,又增加了饼肥。一些无机肥料如石灰、石膏、硫磺等也开始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据有人统计,宋元时期的肥料有粪肥6种、饼肥2种、泥土肥5种、灰肥3种、泥肥3种、绿肥5种,稿秸肥3种、渣肥2种、无机肥料5种、杂肥12种,共计约45种。

合理施肥也是我国古代施肥技术中的一个基本措施。早在宋元时代,在施肥问题上我国已一再强调要“用粪得理”,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合理施肥。什么才叫合理施肥呢?合理施肥是指肥料种类的选择是否适合土壤的性质,以及肥料的施用量、施用时间、施用方法是否适当等等。

战国时,我国已出现土壤耕作的五大原则《吕氏春秋》记载说:“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其含义是:“力者欲柔,柔者欲力”说的是既要使过于紧密的土壤疏松些,又要使过于疏松的土壤紧密些,使土壤结构处于松紧适度的状态。

明清时期,我国的土壤耕作原则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因物耕作。明代马一龙在《农说》中论述耕作的基本原则时说:“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矣。”这样便在我国的土壤耕作形成了“三宜”的耕作原则,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三原则。

我国古代的复种技术包括间作、套作、混作、连作等技术措施。这是提高复种指数的主要手段。

遇。

中国古代农业在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生产能力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精湛的技术。

去劣培优结硕果选育良种是人类改变农业生物的性状(包括克服不利性状和加强有利性状),使之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需要的主要手段之一。从《诗经》看,西周时人们已有“嘉种”即良种的概念,已经培育出粟和黍的不同品种,已经用成熟期的早晚和播种期的早晚区分不同品种类型。战国人白圭说:“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史记·货殖传》)意思是:想赚钱,要收购便宜的粮食;想增产粮食,要采用好种子。表明人们已认识到采用良种是最经济的增产方法。我国传统的选种方法是:年年选种,以积累优良性状;经常换种,以防止退化。《汜胜之书》已有从田间选取强健硕大的禾麦穗子作种(穗选法)的记载。《齐民要术》又强调了种子要纯净,指出混杂的种子有成熟期不一、出米率下降等弊病。为此,要把选种、繁种和防杂保纯结合起来。书中介绍的方法是:禾谷尖作物要年年选种,选取纯色的好穗子,悬挂起来,开春后单独种植,加强管理,提前打场,单收单藏,作为第二年的大田种子。这种方法类似现在的种子田,其原理和近代混合选种法一致,而比1867年德国育种学家仁博首次运用这种方法改良黑麦和小麦早了1300多年。

为了保持和提高种子的生命力,还要注意种子储藏时保持干燥,防止生虫。播种前一般用水选法除去秕粒,然后晒种,有时还采用药物拌种、浸种催芽等方法。这些在古书中有很多记载。

我国古代另一种育种法是单株选择法,又叫“一穗传”,清代文献中有此记载。它是选取一个具有优良性状的单株或单穗,连续加以繁殖,从而培育出新品种来。清朝康熙皇帝用此法选育出著名的早熟御稻,曾作为双季稻的早稻种在江浙推广。

我国古代农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培育和积累了大量作物品种资源。早在成书于战国的《管子·地员》篇中,已有各类作物品种及其适宜土壤的记载,晋代《广志》和北魏《齐民要术》对作物品种的记述,无论数量和性状都有很大发展。到了清代,仅官修大型农书《授时通考》中收录的部分省市县的水稻品种即达3000个以上。丰富的、各具特色的品种资源,不但满足人类生产生活上的各种需要,而且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对农业的今天和明天,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