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如何加快推进设施种植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发展?

2023-12-02 17:47热度:1420

农村留守人多!老年人多!无劳力了!只有士地集约化后才能实现机械化

这个靠个人是很难的,必须国家出政策,加大对农业投资,就如当年把集体种植模式分散到各家各户一样,要不然很难机械化规模化种植。现在毕竟耕地分到各家各户了,每户的耕地又十分零散,光靠大家自觉组织起来,那是不可能的,没有制约制度什么的,人心还没达到这个自觉性。而且目前耕地散乱,村庄也是散乱,构不成规模,所以资本很难进入到农业。要想实现也很容易,加快和村并镇,腾出的地组建规模化,只有规模了,才可以进入大量的资本,当然机械化也是随之而上的

如何发展当下农业?

“传统农业并不传统”,实际上也到了面临转变的时刻。受过大学几年的设计教育感受到,其实设计是一种创新的思维,并不单单用作具体的设计,根据大会主题让我联想到,原来设计也可以与农业相关联,农业也需要设计的思维,认识到自己原来也与农业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农业始终围绕着以人力为基础,家庭结构为单位进行生产,这一种自给自足的模式天生注定成为小农经济模式,而这一种模式在过去是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经不起现代社会的冲击。

耕地的稀缺使这个占地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活在仅占全球7%的耕地和6%的水资源上,造成农村劳动力的过剩,这也是目前农村劳动青壮年的人口流失的其中一个原因:

当然人均土地的稀少,所产生土地的经济效益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家庭正常的开支,同时外在因素也不可忽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受到外国的现代产业化农业以更加低廉的价格挑战与国内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结构,其实并不稳固。毕竟当前是一个对于效率要求较高的现代社会。

初期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有农业大户。通过承包把土地集中起来共同运作,某一个程度来讲那也算是把农业工业化发展。近期的土地流转政策实际上是着重于整合与改良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下破碎化与和抛荒化的土地,以实现土地的集中利用,而这一情况实际上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回流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过去简单的城市化思路,就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做毫无技术的纯粹劳动力输出,但实际上农民他们是拥有技术的,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与土地打交道,农业就是他们最大的技术,而且是技术精湛。外出打工也只是逼于无奈,根本原因是农民自主拥有的土地,经济产出不足以支撑其达到基本生活,还有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还衍生出一系列问题,例如:留守儿童、老人、教育等。

通过土地流转或租赁,把农田集中起来做现代农业的思路是目前现代农业的一种普遍的思路,简单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将农业工业化发展。所以片面性的把农业以工业化的思路来运作,可能不是目前农业的一个主要的线路,应该是另一个方向。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30多年后,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致使中产阶级的崛起,这一阶层对于生活品质与食品安全需求越来越大。

从消费角度来看,这一阶层的消费需求已经在转变,从单纯的基本生活需求慢慢转向为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他们需要更多能够体验他们身份象征性的体验与精神上的满足感。

流芳站在个人角度认为农业的创新,不应仅仅只是农产品的创新,又或者是产品包装的设计问题... ...农企业应尝试从食品生产商向生活服务商转变思维,农业与消费者是一种相互的关系,消费者对于农业食品更多的是一种信任,安全的食品是一个基础。

农企业更多的应该像是一个小管家又或者是营养师,对于消费者的日常营养搭配作出建设性的意见,提供咨询服务,成为私人生活上的定制机构。

农业知识的教育普及,与消费者共成长,让他们意识到一棵菜、一粒米是怎么来的。塑造一种全新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以此来提高品牌的附加值。

感谢您的阅读:GLF顾流芳将长期发表自己的一些个人观点,我们一起共同交流与学习,再次谢谢您的支持!

农业该怎么发展?也许是先人们的智慧缘故,早就为我们预先准备好了“密码”,与我们密不可分,中国,中国,我们的农业只能取“中”字,不能走两个极端,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任意一个环节的缺失就可导致减产或绝收,小例子,眼看庄稼丰收在望,却遇到连续阴雨,意味着霉变,农业切忌空谈,发展中小型规模农业,通过土地入股,集资,信贷,合作,等途径筹钱方式对农业至关重要,解决务农没资本,不愿务农还有部分条件勾不通的桥梁作用,让能人务农,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混合间作套种则混搭,发挥大户的聪明才智,带动就业,切忌盲目照搬国外模式几倾或更多倾土地规模,历史证明贪大求洋,铺摊子,高指标,数字造假,运动式等只能使农业一蹶不振,虽然农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实质仍然脆弱,稍微有点波动,就人心不稳,如同“小鸟不可拔羽,小树不可摇根”中、小规模适应农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