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为什么日本在雅尔塔会议后,不对苏联提前进行有效的防御?

2023-12-03 15:56热度:4725

“雅尔塔会议”的结果是牺牲了中国的巨大利益,包括外蒙维持现状、南库页岛划给苏俄、恢复日俄战争时期俄国丢掉的“特殊权益”等等,以换取苏联对日出兵作战,如此肮脏的内幕交易,你觉得美英苏会公开吗?所以这次会议达成的交易被称为《雅尔塔密约》,保密的密。

为什么日本在雅尔塔会议后,不对苏联提前进行有效的防御?

(远东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

为什么日本在雅尔塔会议后,不对苏联提前进行有效的防御?

按照《雅尔塔密约》的条文规定,满足这些条件后,苏联须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宣战。当然了,其中涉及中国的条款是需要重庆政府同意的,所以双方也进行了艰苦的秘密谈判,没有不透风的墙,日本的情报机关也不是吃干饭的,在此期间,大体摸清了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并且上报了日本陆军的参谋本部:苏军将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进攻东北。

为什么日本在雅尔塔会议后,不对苏联提前进行有效的防御?

但问题是,无论东京的参谋本部还是关东军总司令部,都对这份情报的准确性半信半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是苏日之间有条约的限制,我们知道,1941年4月两国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这份条约的有效期是五年,大体到期时间也就是1946年4月。在条约签订四年整的1945年4月5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通知日本驻苏大使:中立条约到期后将不再续签。

为什么日本在雅尔塔会议后,不对苏联提前进行有效的防御?

整个二战期间,日本人自己经常无耻地破坏各种国际条约,但是天真地却认为苏联不应该是个“无赖国家”,所以他们错误解读了莫洛托夫的通知,认为苏联是在为次年跟日本翻脸预做准备,既然是打算1946年动手,那么暂时就没有重大威胁。关东军的备战照常进行,但不需要过度紧张。

为什么日本在雅尔塔会议后,不对苏联提前进行有效的防御?

第二个原因是时间点的计算,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2月份举行的,到5月8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因此日本人掐指一算,如果是三个月以后苏联发动进攻,那正是远东和东北8月的雨季,非常不利于苏军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推进,苏联人应该不会没有这方面的常识。事实上,后来苏军翻越大兴安岭等地时,确实也饱受泥泞之苦,不过却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这叫因祸得福。

为什么日本在雅尔塔会议后,不对苏联提前进行有效的防御?

(雅尔塔三巨头)

第三个原因是日军参谋本部判断,苏军兵力调动和在远东完成战役集结所需的时间,三个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当时苏军许多精锐的集团军、军、师都已经杀入德国本土和东欧地区,距离远东地区数千公里,就那么一条西伯利亚铁路线,苏联人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在两个月左右把大批兵力东调,何况还需要运输数量更为巨大的作战物资呢。

第四个原因是日本人的战略误判和对美国“大杀器”的一无所知,如同1941年日本没有依约夹击苏联一样,日本军部认为苏联也会比较“鸡贼”,那就是在美军最大限度削弱日军战斗力之前,苏联不会动手,这就是日本人一贯奉为真理的“熟柿主义”: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既然美军还在太平洋上艰苦地啃岛,苏军一定会先看看热闹,等到美日精疲力尽了再动手不迟。

(苏军发起进攻)

据此日军参谋本部乐观地认为,苏军加入对日作战那是肯定的,但不可能在三个月之内,大约在秋季能够完成战役准备,进攻时间嘛,仍然是以1945年底或者1946年初为最危险时间点。不过,日军还是有所准备的,尽管对苏防御的展开有点缓慢:1945年5月30日,日本军部命令关东军完全加入临战状态,同时要拟定新的对苏作战计划。

1945年7月《波茨坦宣言》发表,日本军部有点紧张了,因为宣言内容比较直白,再综合西伯利亚铁路线非常活跃的情报,日本人修正了自己的判断,认为苏军动手的时间是:“综合军政方面情况来看,今年秋天苏联极有可能对日本采取行动”,所谓今秋,准确时间那就是1945年9月份以后,那时苏军既能调运来足够的物资和兵力,天气也比较凉爽干燥,适合于机械化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作战。

(日军投降)

也就是说,日本人研究来研究去,并且根据形势变化也修正了战略预判,但总体上仍然认为苏军最早的宣战时间也应在1945年9月以后,因此关东军上下在7月和8月的时间段内,还是比较放松和疏于戒备的。7月16日杜鲁门在波茨坦收到了“大杀器”试爆成功的消息,而斯大林也根据苏联情报机关的打探,很快掌握了这一情况,那么对日作战就如箭在弦了,只不过,日本情报机关对此真的一无所知。

1945年8月6日,“小男孩”被投向广岛,日本人一时还搞不清楚这是什么炸弹,而斯大林马上就反应了过来,判断日本必然因此很快投降,遂于仅仅一天之后,他就给华西列夫斯基下达了8月9日开始对日作战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