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请问什么是浙江经济模式?

2023-12-02 23:58热度:1554

浙江经济 一个区域发展的奇迹
“增长奇迹”, 过去三十年浙江区域经济增速,不仅远高于全国水平,而且高于沿海绝大部分省域经济。按照有关统计数据计算,从1978年到2007年30年,中国经济年平均实际增速9.8%,江苏经济年均增速12.6%,浙江经济年均增速13.2%,高出全国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高出江苏0.4个百分点。
“富民奇迹”,浙江经济增长本身靠了源自民间的创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让民间“老板”和百姓分享了增长的成果。最近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揭示,截止2005年,二、三产业形成的总资本所有权中,“个人资本”比重,全国平均为28%,江苏为27.16%,广东为27.7%, 福建为32.1%,浙江高达52.3%。
“接近共同富裕的奇迹”,浙江省内小区域间经济差距较小。无论与全国大区域间经济差距相比,还是与沿海最发达的几个省内部小区域间差距相比,浙江内部小区域之间人均国民收入差距明显要小许多。最富的杭州人均GDP仅为最穷地区(衢州)的3.3倍。
“外贸扩张奇迹”,浙江外贸2111亿美元,其中出口1500多亿,居全国第三位。
浙江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浙江经济“奇迹”的形成,主要靠了市场化制度转型,说具体点,是超前的市场化制度转型创造了某种体制优势,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促成了区域产业集聚。这其中以四个小区域模式为最典型:
(1)“温州模式”,属于“体制外创新”模式。 留着计划经济严格监管下的国有、集体等“公有”经济不去动它,在这个体制之外再造一个系统,这便是非公有制经济系统,实则为私有经济;待到这个系统发展到足够大的时候,再回头考虑体制内的公有经济。
(2)“萧山模式”,属于“体制内突围模式”。 所谓“突围”,就是从低效率的传统企业制度中突围,变“小公有经济”为民营经济。
(3)“宁波模式”,属于“内外夹击生变模式”。 简单说,就是在海外与省内两股力量的夹击下,促成了体制内公有制企业的改革。
(4)“义乌模式”,属于“体制外市场再造模式”。本质上与温州模式没有大的差别,都选择了体制外创新的方式,但与温州模式不同的是,义乌的制度创新发端于商品分销业而非制造业。
除了体制市场化外,就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了。这两个进程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城市化既是工业化的内涵,也是工业化的外延--延展性扩展。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工业化的模式决定着城市化的模式。我们早先的研究认为,浙江工业化路径模式带有“新古典”特征,现在看来,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一脉相承,也采取了“新古典”的路径。说具体点,就是“老板进城”模式。
此外,先区际化后国际化的区域经济开放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远在外贸外资快速扩张之前,即自改革开放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浙江人率先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低档工业品经销网络,这个网络既是个庞大的商品销售系统,也是个庞大的国内市场信息交换与资源吸纳系统。由此率先形成了区际开放的格局。正是在建立初步的区际开放系统之后,“浙商”才大举进军国际市场的。这一点与沿海许多地区不同,尤其与先国际化后区际化的珠三角地区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