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不同的经济周期,应采用哪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23-12-03 00:52热度:1683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补贴、赤字、国债、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财政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
  在这之前的前期来看,根据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依次采取了“促进国民经济调整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及“积极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节准备金率、调节存贷款利率来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各个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起伏变化,相继选择了不同的财政政策,在保障国民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中功不可没。而且,财政政策的调控手段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放弃了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调控,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体系。概而言之:
1、在物价过快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时,宜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保护政策。比如2011年5、6月间国内物价水平就达到了短期的高峰,随后就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因此,就有了此后的物价指数的回落。
2、就目前而言,政府应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不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国外形势看,欧债危机使得欧洲处于历史最严重的时期,中国货物出口量大幅减少,同时国内经济下行危险很大,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迟迟不能解决。虽然2012年下调了准备金率一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一次,但中国前期还是流动性收紧最厉害的一个国家。

前期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一度收紧了信贷,其结果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下行,再则,物价是降低了,可是经济增速的速率也就下来了,企业流动资金的成本加大了,企业经营的困难加大了。

目前,市场价格有了连续5个月下滑,物价水平再创新低,紧缩预期加大,因此,年内已有了一次下调准备金率,降低存贷款利率,以放宽市场的流动性。
  因此来说,要保证经济的合理增长,就需要将流动性放松,只要物价增长不超过6%,就需要把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下调到15%左右,没有必要坚持高度收紧的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