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如何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3-12-02 18:10热度:2860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促进规模经营与脱贫攻坚和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重点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关键是要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

农业银行怎么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方面的“三农”新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新理念来解决农业供给等方面库存、成本、产能以及短板和投入等的难题,显著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我国粮食十二年连增收之后,出现了粮食产量、库存和进口都创历史新高,粮食等农产品供给数量过于充裕而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可能会影响农民增收的新情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确保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克服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较差和农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方面的“三农”新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新理念来解决农业供给等方面库存、成本、产能以及短板和投入等的难题,显著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去库存需要改善农产品供求关系  特定时期内的国内农产品供给源于国内生产、库存和进口等方面。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供给数量相对充裕,不仅粮棉油糖供给库存水平高,而且过去一些供求偏紧的农产品,如牛羊肉供给数量也出现了相对充裕的情况;特别是受到国家粮食托市收购以及国内农产品生产规模偏小和成本相对较高等因素影响,国内多数农产品价格明显地高于国际市场,农产品进口压力越来越多,出现了国内生产的粮食等成为国内储备而国内的消费需求则源于国外进口等的新困局。对此,迫切需要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国内库存和市场出清难题,必须把国内生产数量过多且质量不高和卫生安全保障性不好又耗用大量农业稀缺资源的农产品调减下来。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等新理念出发,明确提出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特别是针对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过大和国家库存水平过高等问题,要求“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前几年,受到国家临时收储玉米价格偏高等因素影响,一些生态脆弱地区盲目扩大玉米生产,使这些地区的农业资源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一些寒冷地区生产的玉米品质差,生产效率低。非优势区玉米种植,产量不稳定,也对市场稳定容易造成不利影响。可见,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既有利于绿色发展,又可以提高玉米品质,更可以改善玉米供求关系,为玉米库存调减和市场出清创造有利条件。  为了降低农产品库存水平,改善农产品供求关系,促进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形成,还需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需要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粮食收储政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降低农产品成本要求提高农业供给效率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用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新理念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处理国内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形成国内农业新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核心是提高国内农业供给体系效率,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产品交易成本。  相对于世界上农业竞争力强和农产品出口国家来说,我国农业禀赋条件相对较差,农业土地和水资源等相对更加稀缺,这要求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必须更加紧紧依靠创新。  受到我国农业科技体制影响,农业科技活动与其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联系还不够紧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流通领域面临的难题,往往缺乏科技支撑,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农业科技成果虽然很多,但往往又不是解决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中现实难题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不高。我国农业科技论文、专利数量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很多优良品种和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则需要从国外引进。